就在這個月上旬,歐盟正式立案對華光伏電池反傾銷調查。而在前幾天,安徽省商務廳便組織召開應對歐盟對華光伏太陽能電池案件工作會議,通報了我省光伏產業發展現狀和面臨的應對形勢,提出發揮“四體聯動”機制積極應對的工作要求。
面對歐盟這一對華光伏產業“大案”,面對逾8成的皖產光伏出口市場,最新的信息顯示:我省至少已有6家光伏企業通過省商務廳表示應訴意向。
我省逾8成光伏產品出口歐盟
9月6日,歐盟發布正式通知,對華光伏電池反傾銷立案,范圍包括晶體硅光伏組件、電池片和硅片等。
這對皖企的影響自然也不例外。
省商務廳公平貿易局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我省已在合肥、蕪湖、蚌埠和滁州等四市,形成以拉硅、硅電池切片、光伏組件封裝和光伏并網關鍵設備為特色的產業集群。
據介紹,涉足光伏產業的企業多達40余家,其中有一定規模的有20多家,也逐步涌現出一些有競爭力的大企業。我省產品累計出口8220萬美元,增長80.7%。
在這其中,出口額較大的有中南光電、賽維LDK、蕪湖捷瑞、泰德光伏等,主要出口產品為太陽能電池及組件,涉及金額達到7596萬美元,主要出口地區為歐盟,占我省出口光伏產品份額的82%。
至少6家光伏皖企表示將應訴
在我省當日舉行的應對該案會議上,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律師符欣從法律的角度詳細講解了案件的基本情況及企業應該如何采取法律手段,努力避免未來的貿易損失等。在場的光伏皖企紛紛表示,將積極主動應訴,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將針對我省光伏產業發展現狀和面臨的應對形勢,發揮“四體聯動”機制積極應對此次歐盟反傾銷案件。而所謂的“四體聯動”,指的就是商務部、地方商務主管部門、商協會及企業這四個主體。
截至9月18日晚,我省已有6家光伏企業通過商務廳表示應訴意向。省商務廳公平貿易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事實上,很可能遠不止這個數字。“因為有很多企業是自己找律師應訴,畢竟應訴反傾銷非常專業,相關材料必須由律師協助填寫,以防出現問題”。
光伏皖企可拓展歐洲外市場
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組織企業集體應訴,一是為了減少企業應訴成本,二是為了規避企業因為不了解反傾銷情況,而利益受損。
除了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采訪中,我省不少業內人士還指出,對于光伏企業來說,可以努力尋找新突破點,發現市場機會,拓展歐盟之外的其他歐洲市場,加大國內市場和東南亞市場銷售力度。
還有業內人士更舉例道,受福島核事故的影響,日本于7月1日正式實施光伏補貼法案,將在未來20年內,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其上網補貼電價約人民幣3.36元/千瓦時,是德國光伏補貼金額的2倍。“日本光伏企業較少,市場機會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