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是未來能源發展的主要趨勢,對推進節能減排和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泰國可再生能源市場具有廣闊前景,成為東南亞地區投資的熱土。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中泰可再生能源合作可謂“風生水起”,逐步在風電、水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等領域形成優勢互
可再生能源是未來能源發展的主要趨勢,對推進節能減排和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泰國可再生能源市場具有廣闊前景,成為東南亞地區投資的熱土。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中泰可再生能源合作可謂“風生水起”,逐步在風電、水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等領域形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格局。
而奔跑在一條新興的成長賽道上,未來,希望赴泰進行可再生能源投資的中資企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兩國的可再生能源合作又能否朝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呢?
可再生能源“泰”豐富
泰國位于亞洲中南半島中南部,蘊藏著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在自然資源方面,首先,因為地處熱帶低緯度地區,全年均能接收到大量的太陽照射,所以泰國具有開發太陽能的理想條件;其次,受熱帶季風和氣旋的影響,泰國也是一個風能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資源主要集中在泰西部和中部的山地地區;最后,眾多河流及充沛的降水也讓泰國的水資源優勢同樣突出。
此外,良好的農業基礎,為泰國開發生物質能源提供了條件,無論是稻草、油棕、天然橡膠等植物性原材料,還是城市大量的固體廢棄物,都是其生物質能的重要來源。
20世紀末,隨著油氣資源日益枯竭,泰國把目光轉向可再生能源,提出了各類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力圖最大程度實現能源“自足”。
為了鼓勵和引導可再生能源發展,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泰國政府綜合運用經濟、行政等手段,頒布了《節能促進法案》、可再生能源購電協議和上網電價補貼等,為可再生能源開發提供財政支持和制度保障。
針對2015~2036年期間的能源發展,泰國政府曾制定了一攬子計劃,其中,《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AEDP)及《2015-2036泰國電力發展計劃》(PDP)中均鼓勵利用太陽能、生物能、風力等可再生能源發電。2019年,泰國政府發布了修訂后的《電力發展規劃(2018-2037)》,提出在2037年前將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占比提升至30%的目標。
泰國是東南亞風能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
此外,泰國將多方位吸引外資作為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方向。泰國投資促進委員會(BOI)將環保、節能和可替代能源行業視為重要投資目標之一,并為其提供投資優惠。對于投資太陽能、風能、生物能源的企業,可以享受免8年企業所得稅、免機器原材料進口稅等多項優惠權益。
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可再生能源產業已成為泰國經濟新的增長點,也使泰國成為東南亞地區在該領域的佼佼者。
“風生水起”的投資合作
泰國地理位置優越、優惠政策多,是中國企業海外能源投資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中國企業進入泰國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時間不長,但借助共建“一帶一路”的契機,迅速占得一席之地。中泰可再生能源合作始于水電,目前集中在風電、光伏組件生產和光伏發電、垃圾發電三大領域。
中國在泰國參與的風電項目主要有四個:THEPPANA風電項目、Chaiyaphum風電項目、GNP風電EPC項目、蘭塔空風電EPC項目。
其中,Chaiyaphum風電項目是中國最大的風力發電機組整機制造商金風科技在泰國建設的第三個風電項目,也是與泰國EGCO新能源公司合作開發的第二個項目,是目前金風科技在泰國建設的規模最大的風電場。該項目裝機容量80MW,并配備自主研發電控系統,已于2016年10月順利完成首臺機組并網。
2020年2月,中國能建山西院和泰國B.Grimm公司組成的聯合體,與泰國EGAT簽署詩琳通大壩58.5MW水面浮體光伏EPC合同,該項目是泰國最大的浮體光伏項目,也是泰國最大的“水電+光伏+儲能”的綜合能源項目。項目已于2021年7月成功并網發電。

泰國詩琳通大壩水上的光伏項目
垃圾發電是中泰兩國可再生能源合作的一大亮點。自2007年以來,杭州錦江、中國電工、三峰環境、華西能源等中國企業積極投資泰國垃圾發電項目。
2020年5月,由大唐環境公司總承包的泰國PTG1×24MW生物質發電站并網發電,是泰國南部最大的生物質發電站,有效緩解了當地用電緊張的局面。
總體來說,目前投資泰國可再生能源的中企多以民營企業為主,通過與泰國企業合作,這些項目不僅推動了中國先進技術的“走出去”,加深兩國間的產業合作;也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和可觀的經濟、社會效益,是中泰兩國合作可持續發展的有力實踐。
穩健走好未來路
無論是從泰國開發可再生能源的基礎條件,還是中泰兩國企業在該領域已有的成功合作案例來看,泰國都是中資企業在海外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的不錯選擇,加之“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中泰經貿合作日益緊密,更為雙方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此基礎上,中資企業要考慮的是如何在這樣一個新賽道上,穩健地走好未來的每一步。
畢竟,與大多數東南亞國家一樣,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在泰國仍屬于新興產業,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及配套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韓山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鄧秀杰博士認為,可再生能源產業多屬于高投入高風險行業,中資企業在泰國的項目因涉及跨國因素而風險更大、挑戰更多。一方面,中國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融資成本過高常常阻礙其海外投資步伐;另一方面,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時間不長、缺乏經驗,在泰國風電市場,“年輕”的中國企業還要面對德國西門子、美國通用等實力雄厚的西方跨國公司的競爭。
針對這些問題,中企在投資泰國可再生能源的過程中,可積極推動本地化運營,對接泰國能源發展戰略,實施差異化合作戰略。
一方面,中國企業可廣結泰國當地合作伙伴,深度推進研發、制造、營銷、品牌、人力資源等全方位本土化進程,實現海外可再生能源項目規劃、設計、建設、運維以及投資全過程高效運作。
另一方面,要抓住風能和太陽能這兩個泰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點。特別是光伏企業,可以充分發揮布局在當地的產業鏈供應鏈優勢,在做好出口市場的同時,積極拓展當地市場,深化兩國在太陽能領域的合作。鄧秀杰指出,泰國水能和生物質能還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待挖掘,中企可根據泰國可再生能源政策導向,特別是電力上網優先順序,從小項目出發,如:小水電建設、甲醇加工和農村沼氣利用等領域尋找合作的突破口。
此外,中企還可以加強中泰兩國標志性合作項目的宣傳推廣,擴大中國可再生能源技術裝備和產業體系在泰國的影響力,以應對他國競爭。
作者:趙雅麗 來源:東博社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