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國內首次綠色電力(下稱綠電)交易正式啟動。記者從浙江電力交易中心獲悉,此次浙江共有32家風光發電企業與30家電力用戶合計成交50筆交易,成交電量達3.0075億千瓦時。綠電交易是購買綠電的有效途徑,其將風光等綠色電源從傳統電源分離,單獨設計綠電交易品種,通過市場發現價格,依托區塊鏈技術追溯綠電屬性,實現綠電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既有利于新能
7日,國內首次綠色電力(下稱綠電)交易正式啟動。記者從浙江電力交易中心獲悉,此次浙江共有32家風光發電企業與30家電力用戶合計成交50筆交易,成交電量達3.0075億千瓦時。
綠電交易是購買綠電的有效途徑,其將風光等綠色電源從傳統電源分離,單獨設計綠電交易品種,通過市場發現價格,依托區塊鏈技術追溯綠電屬性,實現綠電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既有利于新能源發電企業的快速發展,也為用電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新途徑。
滿足用電客戶個性需求 促進新能源可持續發展
“有了單獨的綠電交易市場,我們今后購買綠電就方便多了。”浙江衢州巨化集團有限公司首席資深工程師陳利民說,自國家提出雙碳目標以來,公司一直在探索推進雙碳目標在企業落地的實踐路徑,“此次我們第一時間安排進行了交易申報,并在綠電交易中購得綠色電力5000萬千瓦時,成為浙江成交量最大的電力用戶。”
據不完全統計,像浙江衢州巨化集團有限公司一樣對綠電有需求的企業,在浙江已達到近百家,企業遍布該省11個地市,涉及醫藥制造、機械機電、輕工食品、石油化工等十多個行業領域。
浙江綠電消費需求主要來自于外向型企業和明確雙碳目標落實減碳責任的大型企業,2021年該省需求已近10億千瓦時。未來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迫近,以及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針對該省責任主體的分解細化落實,浙江對于綠電的需求將有巨大提升。
“這是一次構建面向電力用戶、以新能源為主體的綠色電力交易品種的創新探索。”浙江電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交易部主任龔建榮說,這樣的交易方式既能滿足特殊用電客戶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又能促進該省新能源的可持續發展。
搭建綠電交易橋梁 實現用電企業綠色低碳轉型
在綠電交易中,企業用戶可以通過購買綠電加大企業競爭力、提升企業品牌形象;新能源企業也可以通過賣出綠電,獲得額外增值收益,回收發電成本。
“沒想到我們的綠電在市場上如此暢銷。”浙江正泰集團有限公司經理李向鋒說。
在交易現場,國家能源集團、中核集團、浙江正泰集團有限公司以售出電量6165萬千瓦時、5435萬千瓦時、4348萬千瓦時排在浙江省前三位。作為民營新能源企業之一,浙江正泰集團有限公司僅此一項交易就額外獲得收益43.48萬元。
此次綠電市場化交易的成功實踐,為發電企業和用電客戶之間搭建起了綠電買賣需求變現的橋梁,也為推動新能源消納從政策補貼的“計劃模式”轉向競價交易的“市場模式”提供了有益探索。
據了解,此次綠色電力交易啟動首批試點安排在北京、河北、浙江、江蘇等多個省份進行。從浙江等試點地區走出去的新型電力市場交易機制,也將讓更多的市場主體共擔清潔能源建設成本,共享綠色電力的零碳發展成果。(完)
作者:中國新聞網 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