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前夕,搶裝之際,光伏行業在業績上一路向前飛奔。天合光能、隆基股份、晶澳科技、東方日升、晶科科技、中環股份等光伏頭部公司陸續發布半年報,總體而言,以硅片、電池、組件為主業的公司已經徹底擺脫疫情影響,第二季度的光伏制造供應已經基本恢復至疫情前的狀態,但下游EPC占比較大的公司受到的影響則更為顯著。賺錢最
平價前夕,搶裝之際,光伏行業在業績上一路向前飛奔。
天合光能、隆基股份、晶澳科技、東方日升、晶科科技、中環股份等光伏頭部公司陸續發布半年報,總體而言,以硅片、電池、組件為主業的公司已經徹底擺脫疫情影響,第二季度的光伏制造供應已經基本恢復至疫情前的狀態,但下游EPC占比較大的公司受到的影響則更為顯著。
賺錢最多的光伏公司當屬隆基股份,上半年以201.41 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營業收入領跑,營收同比增長 42.73%,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 41.16 億 元,同比增長 104.83%。
除了營業收入規模以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組件出貨量,根據光伏咨詢機構PV InfoLink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晶科仍然穩居組件出貨第一名,然而隆基出貨量也超過7GW,并且根據目前的產能計劃測算,后者很有可能在下半年或明年超越晶科,成為組件出貨量第一。在這兩家公司之后,天合光能、晶澳、阿特斯依次位列三到五名。
天合光能則在利潤增速上更為可觀,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 4.93 億元,同比增長 245.81%,漲幅位居前列。天合光能于今年3月IPO過會,這也是其回A后的首份半年報,該公司還在8月宣布了一項10GW高效210mm大尺寸太陽能電池項目的擴產計劃,到2021年底,天合光能計劃電池產能合計達到 26GW 左右。
此外,晶澳科技和中環股份也都保持著營收、凈利均同比增長的發展勢頭。但另一邊,也有一些龍頭處于失意中,東方日升和晶科科技的凈利潤同比都有所下滑,東方日升歸母凈利潤3.45億元,同比下降28.81%,晶科科技歸母凈利潤約為2.19億元,同比下降7.56%,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0.72%。
兩家公司凈利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都是光伏電站和EPC受疫情影響較大,電站延期開工,建設周期變長。其中,晶科科技由在美上市企業晶科能源拆分電站業務而組成,組件業務仍屬于晶科能源,而晶科科技主要從事光伏電站運營、轉讓和光伏電站EPC業務,這也解釋了為何晶科科技營收利潤同比雙降。東方日升的業務板塊中,同樣是電站EPC拖了后腿,組件、電池等板塊盈利同比均有所上升,但受太陽能電站 EPC 與轉讓業務營收同比大降50.71%的影響,業務盈利不達預期。
不難看出,硅片、電池、組件等上游、中游產品盈利可觀,而下游EPC則多少成為光伏企業的“包袱”。此前隆基股份方面曾向第一財經表示,隆基絕不會長期持有光伏電站,也不會繼續加大光伏電站的投資力度。
而在組件方面,隨著組件集中化程度日益提高,下半年組件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光伏咨詢機構PV InfoLink認為,一線廠家在上半年挾成本優勢、大尺寸產品的快速升級轉換、以及海外出貨渠道的鞏固,持續鯨吞小型廠家的訂單,本次前十大廠家的市占率已高達全球上半年需求的8.5成左右,相比過去1-2年間持穩在6-7成之間,組件環節的集中化在今年大幅躍進。
不過,由硅料帶動的產業鏈漲價,可能將會影響到組件廠商下半年的利潤。例如天合光能就在報告中表示,如果大型硅料生產企業出現不可預知的產能波動,或下游市場的階段性超預期需求爆發,將導致硅料價格大幅波動,從而影響到硅片及電池片的價格,最終影響公司的成本及盈利能力。
對于漲價,晉能科技總經理楊立友博士表示,目前組件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上游硅料價格大漲,終端項目收益率大幅下降進而導致項目延期,減少的市場需求勢必會抑制組件價格上漲,并傳導至上游硅料,市場價格波動最終還是會隨供需達到動態平衡。
作者:胡婳溦 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