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天龍光電(300029)發布了2016年年報,公司全年營業總收入1.5億元,同比上年的1.3億元增長15.30%;凈利潤-6291.05萬元,同比2015年-39468.66萬元的巨虧有明顯減少。 然而,經營情況雖然有所好轉,可業績的連續虧損,依然讓會計師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的重大不確定性發表了帶強調事項段
巨額研發費用投入是否真實?
年報還披露,天龍光電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多年來,公司在研發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可記者從近三年財報數據看,似乎其多年的研發投入并未帶來多少實際效益。
資料顯示,在2014年到2016年期間,因經營狀況的持續不佳,公司的研發人員數量由期初的107人逐年減少到57人,研發投入的金額也由2014年的2257.18萬元下降到2016年的1308.99萬元,雖然如此,但總的來看,這三年中公司研發投入的經費依然合計超過了4500萬元。可令人奇怪的是, 既然公司三年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可為什么研發支出資本化的金額在三年里均為零呢?
我們知道,按會計核算方法,企業研發活動中,完成研究階段之后,所做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能形成一項新產品或新技術,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這樣才會進入開發階段,在開發階段符合資本化的研發支出則要資本化。也就是說,研發活動中,能夠資本化的支出所對應的研發活動均具有技術上的可行性,即研發活動取得可行性成果。可天龍光電在投入較大部分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做研發的背景下,卻連續3年資本化為零,難道公司這三年中并沒有形成任何可行性的成果?而如此的研發能力也實在是令人驚訝的,進而讓人懷疑,公司財務數據上所體現的大量研發費用的投入是否真實?
數千萬元預收款項從何而來?
2016年末,天龍光電預收賬款余額為21642.96萬元,同比上年9893.21萬元增加了1.17億元,增長118.77%。在營業收入僅同比增長15.30%、凈利潤大幅虧損的情況下,預收款項卻增長如此之多,增幅如此之大,其表現實在讓人懷疑。那么,公司的21642.96萬元預收賬款數據是否真實呢?
年報數據披露,2016年,天龍光電營業收入為15005.49萬元,考慮17%增值稅影響之后,含稅營業收入為17556.42萬元,這比“銷售商品、提供商務收到的現金”25030.67萬元少了7474.25萬元,進而意味著有7000多萬元現金需要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按一般財務數據的勾稽關系,即應該會有對應的應收款項或預收款項的增減金額才對。
資產負債表數據顯示,2016年末,天龍光電應收款項合計(應收票據985.47萬元、應收賬款2578.70萬元)3564.18萬元要比上年末的4034.65萬元減少了470.47萬元。相較前面的7474.25萬元差額,仍有7003.78萬元差額需要體現在預收款項中,即當年的預收款項將會出現7003.78萬元的增加,這與前文預收款項出現1.17億元新增明顯矛盾。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這個矛盾出現的呢?新增的1.17億元預收賬款又是否真實存在呢?
作者:胡振明 來源:紅刊財經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