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持續走低,受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能源安全和供應正面臨考驗;與此同時,正在召開的巴黎氣候大會向世人宣告,降低能源消耗,發展新能源技術,推動經濟向綠色低碳型轉變,已成為一個擺在全世界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可再生能源地位凸顯
隨著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投資方面的突飛猛進發展,水電、太陽能、風電等清潔能源的集體發力,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快速提升,帶來的節能減排效果不可估量,中國有信心也有能力為應對世界氣候變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風電技術是目前技術最成熟、經濟性最高的新能源發電技術之一,我國近年風電連續保持新增和累積風電裝機容量世界第一的位置。2012年,風電超過核電成為中國第三大電源。2015年2月底,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首破1億千瓦,成為繼火電、水電之后,第三個邁入我國“1億千瓦俱樂部”的發電類型。
太陽能發電也是我國發展最快的新能源技術之一,從2013年開始中國就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新增光伏應用市場,到2014年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2805萬千瓦,位居全球第二。年發電量約2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超過200%。
根據專家統計,使用化石能源每發1千瓦時電要耗費約0.4千克標準煤,排放0.272千克碳粉塵、0.997千克二氧化碳、0.03千克二氧化硫、0.015千克氮氧化物。250億千瓦時光伏年發電量可節約100億千克標準煤,減少各類污染物排放328.5億千克,為節能減排做出巨大貢獻。
加大政策扶持不可或缺
有專家指出,近幾年中國對于新能源開發給予了高度重視,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目前我國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核電等均實現了高速增長。但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首先是新能源開發領域管理分散。其次是部分新能源企業存在盲目投資的問題。再次是政府相關部門對新能源產業的重視度有待提高。還有,我國新能源產業缺乏關鍵技術。
針對這些問題,業內人士認為應采取以下具體應對之策:
一是完善國家能源管理體制和決策機制的改革,加強部門、地方以及相互間的統籌協調,形成適當集中、分工合理、決策科學、監管有力的管理體制,以強化國家對能源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宏觀調控功能。
二是提高常規能源的利用效率,實現新能源的多元化供給。在制定政策時,相關部門應加大對提高能效以及節能減排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推動此類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
三是鼓勵聯合開發新能源技術,提高研發投資的利用效率。在對外交流中應爭取更多的新能源與環保技術的國際合作與技術轉讓。國家應鼓勵“創投基金”對新能源開發的支持,鼓勵新能源產品的推廣與應用。相關部門應出臺政府強制采購節能產品措施,通過政府采購的政策導向作用,帶動社會生產和使用節能產品。政府部門也可以通過消費補貼等形式,鼓勵消費者購買新能源產品。
作者:遆鳳洲 來源:中國商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