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金太陽示范工程從下發通知到申報截止時間不足兩個月,這期間業主需要準備大量資料,而此時尚不清楚項目能否通過審批。因此,只能和屋頂所有者達成意向性協議,而無法展開實質工作。
金太陽工程的制度設計存在問題,一再被受訪者提及。一位業主坦言:“我沒有辦法預測財政部是否會下批復的通知,何時下通知,也沒有辦法儲備項目,即便是儲備了情況也會發生改變。等通知真的下來了,準備工作也很倉促。”
亡羊補牢
汲取金太陽工程教訓,專家們建議改變對光伏工程的財政補貼方式,即從建設端補貼改為電價補貼,公共財政資金僅對最終產品進行扶持
在采訪中,部分業主表示申訴恐怕無望,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光伏新政”上。
5月14日舉行的SNEC(2013)上海光伏展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表示,目前各方對光伏電價補貼政策已形成統一意見。
這個消息,給低迷的光伏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亦有部分業主和組件商表示悲觀,“怕活不到那一天了。”
一位長期關注新能源領域的專家則認為,中國光照資源豐富,光伏產品成本較低,完全可以用恰當措施,適時啟動內需。除需要改變補貼方式外,還需完善其他幾項措施。
譬如,要建立光伏發電補貼的穩定來源。該專家建議取消各地自行出臺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減免政策,加強征收和使用各環節的管理,做到應收盡收。僅此一項一年可以增加可再生能源基金近200億元,可專項用于支持光伏發電。原來基金中用于風電、生物質能補貼的金額可以基本不動。
這位專家稱,若能統一使用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基金中的光伏補貼、財政資金中用于“金太陽工程”和“屋頂光伏計劃”的資金,一年資金量可以達到近300億元。
這些資金如完全用于售電端補貼,按每千瓦時補貼0.2元-0.3元計算,上述資金每年可補貼光伏發電量1200億千瓦時(去年全國光伏發電量為20億千瓦時),相應裝機1.2億千瓦,是現有光伏裝機的40倍,可以有效釋放現有光伏產能。
《財經》記者獲知,發改委能源所王仲穎透露的新終端電價補貼政策,僅僅是國務院原則通過的光伏新政的一個環節。但其最大亮點,正是汲取金太陽工程教訓,改變對光伏工程的財政補貼方式,即從建設端補貼改為電價補貼,公共財政資金僅對最終產品進行扶持。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金太陽工程政策的閃亮登場和黯然收場,其制度設計和實施路徑得失,當為決策者鑒。
本刊記者陳曉舒對此文亦有貢獻
資料
“金太陽”政策演變
“金太陽示范工程”,是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國內光伏發電產業技術進步和規模化發展,而緊急實施的一項政策。
2009年7月16日,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的通知》,決定綜合采取財政補助、科技支持和市場拉動方式,加快國內光伏發電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三部委計劃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