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原先同意合作的屋頂業主態度突然發生轉變。“領導一換人,情況就變了。”秦海巖說,有些屋頂所有者是國有企業,節約的電費有限,國企根本不在乎。“在我的屋頂上折騰,對我沒好處,我還得擔責任,何必呢?”
2012年,寶鋼集團利用廠房屋頂開建50兆瓦金太陽項目。其中一期項目5.6兆瓦,僅用了51天就并網發電,但過程并不容易。“領導很支持,即便如此,因為要建在車間廠房的屋頂上,項目部甚至要到車間廠房喝酒公關。”一知情人士透露。
另外,部分工業廠房結構會被業主自行改變,導致工程質量不合格的情況也不鮮見。簽訂初步意向時,開發商對照廠房的設計圖紙并不能發現這些問題。而真正開展前期工作時,問題暴露,只能放棄。
“屋頂是稀缺資源,尤其是利用別人屋頂更麻煩,如果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談不攏或者不能建,只能去尋找別的屋頂,反反復復,很折騰人,時間都耗在這些事情上。”一位業主抱怨。
最后博弈
更多業主、EPC和組件商,仍將希望寄托在最后的申辯上,希望財政部能夠體諒苦衷,放其一馬
離“6·30”的清算大限僅有一個月,列入清查范圍的近百億元的資金能夠追回來多少,相關負責人心中還沒有把握,“其中一部分注定是打水漂了。”
在近期一份其他領域的財政補貼重點工程的報批件上,一位高層領導批示:要吸取金太陽工程的教訓。
“這一頁翻過去了,但并不是結束不做,不支持光伏產業了。”一位參與金太陽工程出爐論證的能源界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原則通過了關于支持光伏產業的指導意見。
《財經》記者獲知,光伏新政把初投資補貼的金太陽工程,改為度電補貼模式,初投資補貼僅在邊疆或孤島地區繼續實施。
但是,更多的業主、EPC和組件商,仍將希望寄托在最后的申辯上,希望財政部能夠體諒苦衷,放其一馬。
譬如,工程能否并網,是此次清理金太陽補貼資金的一個參考標準。然而,這個標準是否合理,工程延期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業主、監管者、電網公司和政府部門各執一詞,上演了一出金太陽版“羅生門”。
在2012年10月,國家電網[微博]推出支持分布式能源政策之前,并網困難是工期延誤的另一重要原因。在財政部的清算單中,有多個項目被判定“未并網發電,暫收回補貼”。
“工程沒有按照規定的時間進行下去,已經違反了獲得補貼的規定,進行清理也是理所當然。”一位接近金太陽項目評審的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專家稱。
然而,多位業主反映,并網難是客觀原因,在2012年10月之前難度很大,“現在卻要業主自己擔責,實在委屈”。
雖然大部分項目開工前,業主會拿到電網公司原則性同意并網的復函,但多位業內人士稱,這實際上是一張白條,電網公司很少兌現承諾。
一些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