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晚間,京山輕機披露業績快報,公司預計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48.68億元,同比增長19.14%;實現歸母凈利潤3.02億元,同比增長107.04%。公司光伏業務保持強勁增長,報告期內銷售收入和凈利潤均較2021年大幅增長。據Wind數據,截至4月11日,已有超半數A股光伏企業公布了2022年業績(包含業績預告、業績
早在2022年,就有天合光能、中來股份、晶澳科技等上市公司擴張TOPcon電池產能,皇氏集團、沐邦高科等多家公司更是跨界布局TOPCon。 2023年伊始,有行業“風向標”之稱的隆基綠能揭曉了N型TOPCon電池技術路線,一改之前對HPBC電池的研發專注,披露了總投資77.77億元的年產30GW高效電池項目。晶科能源等一線廠商也相繼加碼N型電池及組件。 據統計,2023年行業TOPCon有效供給量大約為122.7GW,其中一線廠商出貨92.3GW,而電池總需求預計將達到400GW以上,TOPCon供給稀缺性較強。 “目前公司在TOPCon技術路線布局的PECVD和PVD二合一鍍膜設備尚在驗證中。”周家敏對記者表示。 為進一步提升公司組件電池片產能配比,降低供應鏈風險,協鑫集成也加快推進蕪湖協鑫20GW TOPCon高效電池片大基地的投建進度,其中一期10GW項目預計將于今年7月份實現投產,一期項目全部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超100億元;對于二期10GW項目,公司將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投資建設。 協鑫集成證券事務部副總經理涂建邦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3年,協鑫集成將持續加強電池、組件優質產能建設。蕪湖20GW TOPCon高效電池項目投產后將有效補充公司合肥組件大基地電池產能需求,提升公司組件電池片產能配比及公司供應鏈的安全與穩定,提高公司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力及業務盈利能力。” 近幾年,隨著PERC電池實現普及并逐漸接近其理論極限,以TOPCon、HJT、HPBC為代表的電池片技術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關注。受益于市場技術及產品效率的提升,TOPCon和HJT替代PERC勢在必行,目前TOPCon相較于HJT的率先突圍主要受益于中短期成本優勢以及量產的效率優勢。 中鼎研究院研究員史燁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投資成本來看,TOPCon單GW設備投資額約1.8億元至2.5億元,HJT在3.5億元至4.5億元;另外,在PERC產線上新增LPCVD/PECVD設備、鍍膜設備等即可升級改造至TOPCon產線,而單GW改造成本在0.8億元,對于傳統廠商具備更高經濟效益。從生產效率來看,目前單面TOPCon的量產效率約26%,短期內有著比較明顯的優勢,但長期來看,未來隨著HJT與IBC或鈣鈦礦疊層結合,理論效率有望提升至40%,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技術迭代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