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

寧夏發布實施意見:建設一批百萬千瓦級光伏風電基地

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 編輯:admin 寧夏光伏風電基地
日前,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強區五年計劃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7年,可再生能源裝機超過6000萬千瓦,占電力裝機比重超過55%,清潔能源產業產值超過1200億元。為此,自治區將打造綠色能源產業基地。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建設一批百萬千瓦級光伏、風電基地,構建清潔低碳
八、推動市場主體煥發新活力

25.梯度培育發展優質企業。實施大企業倍增計劃,力爭千億級企業實現零突破,百億級、五十億級大企業數量實現倍增。實施中小企業提升計劃,力爭每年新增入規工業企業100戶以上;完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和支持政策,到2027年,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及“小巨人”企業超過500家。實施優質企業上市“明珠計劃”,完善常態化上市企業培育機制,到2027年,新增上市企業5家—10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10家以上。(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地方金融監管局、國資委,各地級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26.強化質量品牌塑造。鼓勵龍頭企業主導或參與國際、國家、行業、地方及團體標準的制(修)訂。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支持企業利用專利、商品、地理標志等提升重點產業價值鏈。引導企業制定品牌培育計劃,鼓勵企業適應、滿足、創造、引領消費需求,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國內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寧夏制造”品牌,建立完善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機制。(責任單位:自治區市場監管廳,各地級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27.加強企業家隊伍培育。發展壯大職業經理人隊伍,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吸引優秀投資管理者,逐步提高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市場化選聘比例。持續開展創新型、領軍型、成長型民營企業家培育行動,尊重企業家首創精神,營造尊重企業家的社會氛圍。深入開展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非公經濟領域領軍人才和中小企業星光培訓等培訓活動。持續開展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評價,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責任單位:自治區國資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工商聯,各地級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九、推動保障措施適應新要求

28.加強組織領導。完善自治區黨委、政府定期研究“六新”產業的工作制度,深化自治區領導包抓重點產業發展工作機制。各地各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壓緊壓實責任,促進多重目標、多重政策、多項改革協調配合。完善“六新”產業發展督查督辦和考核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責任單位:各“六新”產業包抓機制成員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地級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29.強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實工業穩增長綜合獎補、重點項目貸款貼息等政策,統籌安排使用自治區級相關專項資金,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六新”產業及產業轉型升級的信貸投放,創新產品和服務,簡化貸款審批流程,擴大工業信用貸款規模。發揮自治區引導基金作用,支持“六新”產業發展,吸引社會資本助力重大項目建設。強化惠企政策宣傳、直達、落實、評估、修正,不斷增強企業“獲得感”。(責任單位:自治區財政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地方金融監管局、國資委、人民銀行銀川中心支行,各地級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30.統籌要素保障。實行差別化用地政策,加大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力度,保障工業項目用地,并對重大工業項目用地審批開通綠色通道。推動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創建,有效降低工業物流成本。緊扣工業穩增長的需求,加強煤、電、油、氣保障協調,推動電力直接交易,完善市場化運行機制,保障成品油、天然氣有序穩定供應。根據國家有關政策,適時適度降低社保費率。(責任單位:自治區自然資源廳、交通運輸廳、商務廳、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31.突出人才支撐。加大對產業中高級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引進和培養,搭建部區合作、招才引智、成果轉化平臺,創建東西部人才智力合作新機制,加快引進和培育一批創新型科技人才、領軍型企業人才、技能型產業人才。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積極發展職業技術教育,開展“訂單式”培養,支持學校和企業聯合開展培訓,加快培養面向生產一線的實用型技術技能人才。(責任單位:自治區黨委人才辦,自治區科技廳、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32.優化服務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建立健全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和查處機制,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對損害營商環境的行為依法查處,典型案件予以曝光。鼓勵引導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為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便利、高效的服務。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建立完善先進企業、優秀企業家、優秀技能人才激勵機制,大力營造全社會支持實體經濟、助力工業強區的濃厚氛圍。(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民政廳、工業和信息化廳,工商聯,各地級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33.統籌安全和發展。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推進“一竿子插到底”的隨機暗訪抽查制度。各地市按照“業務相近”和“三管三必須”的原則明確和完善新興產業、新興領域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加快完善開發區應急規劃和應急體系建設,科學配置救援隊伍、救援裝備和救援物資。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實現企業本質安全發展。(責任單位:各負有安全監管職責的部門、單位,各地級市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