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被紐交所摘牌的同時,業內普遍認為,退市或許也會成為英利的一次機會。“中國企業在海外資本市場估值偏低,而且現在市場都向國內和新興市場轉移,在美國上市優勢減少,就此而言,英利退市不一定是壞事。”
據了解,英利曾經收購六九硅業。2011年,受到光伏產品價格全線下跌的影響,多家多晶硅企業停業,六九硅業就大幅減值22.75億元,一蹶不振。2012年,美國對中國出口太陽能電池板征收的關稅從31.14%增至249.96%。此后,歐洲也開始對中國光伏企業進行反傾銷調查。當時,在“雙反”的沖擊下,部分光伏企業選擇減產、裁員。
然而,英利不但沒有減員,反而通過貸款的方式來實現產業擴張。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末,英利在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為30.5億元,在工商銀行等商業銀行的短期貸款高達55.4億元。
此后,2014年,中國和歐盟達成光伏和解協議,部分光伏企業開始出現盈利。數據顯示,2014年,天合光能凈利潤達6130萬美元,阿特斯利潤達2.39億美元。據統計,在中國光伏行業回暖后,2017年,中國新增光伏并網裝機容量達到53.06GW,同比增長53.6%。累計光伏裝機并網量達到130.25GW,同比增長68%。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但是,此前選擇擴張的英利,卻深陷債務危機與巨虧的漩渦中。
擺脫債務困境
業內人士認為,由于前期盲目擴張,英利已經落入虧損、舉債的死循環,最終導致市值偏低被摘牌。目前,英利仍沒有從這個循環中脫離,當務之急仍是解決債務問題。
據了解,自債務危機爆發后,英利一直在尋求解決債務危機的方案。2015年,英利決定出售六九硅業閑置土地,換取5.88億元現金流。同時,英利還將位于英國的一座18.8兆瓦地面電站項目出售給NextEnergy Solar Fund公司。2016年,英利債權人有條件同意部分債務延期,英利綠色能源得到短暫喘息機會。
不過,兩年后,英利再度身陷債務危機。數據顯示,2017年,英利資產負債率高達201%。談判不能解決債務問題,債權人也開始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華泰證券因為6570萬元的中期票據發起訴訟,這也是英利債券違約事件發生以來首次被債權人起訴。
值得一提的是,在連續虧損、債務纏身導致將被紐交所摘牌的同時,業內普遍認為,退市或許也會成為英利的一次機會。“中國企業在海外資本市場估值偏低,而且現在市場都向國內和新興市場轉移,在美國上市優勢減少,就此而言,英利退市不一定是壞事。”業內人士稱。
據了解,英利是第四家從紐交所退市的光伏企業。前3家分別為阿特斯、天合光能和晶澳太陽能。上述3家企業2017年均實現盈利。其中,阿特斯發貨量增至6.8GW,凈利潤為9960萬美元;晶澳2017年發貨量為7.6GW,凈利潤為4610萬美元;天合光能出貨量則超過9GW。
業內人士認為,英利除光伏業務外,還從事房地產業務,英利應該進行資產重組后主動退市。據了解,英利旗下的源盛地產,在保定開發了一個占地810畝的房地產項目,該項目分四期建設,共計81棟樓。英利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正在持續與政府、銀行等相關方保持良好溝通,積極推動重組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