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能源體系中失去應有的角色和地位,可能還不是光伏所面對的全部,另一個較大的不利因素,則是現有“靠天吃飯”模式的可持續性問題
根據此前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推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入選示范的項目將享受多種優惠條件,包括經國家認定的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項目優先使用國家能源規劃確定的各省(區、市)火電裝機容量、可再生能源發展規模及補貼等總量指標額度;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示范項目就地消納后的富余電量,可優先參與跨省區電力輸送消納;符合條件的項目可按程序申請可再生電價附加補貼,各省(區、市)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通過初投資補貼或貼息、開設專項債券等方式給予相關項目具體支持政策。 綜合此次示范項目的出爐,以及近期連續發布的各個能源規劃、國家能源局就這些規劃所做的解讀來看,未來一段時期,能源行業將由單一能源進入到一個多種能源有機整合、集成互補的能源體系。 在近日國家能源局召開的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何勇健表示,在“十三五”期間,要以能源系統優化作為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把不同的能源供應連接起來,熱、電、冷、氣等有機整合起來,通過聯產聯供、互補集成的方式提高整體效率,同時也降低成本。 與之相對應的是在產業模式上的變化和創新,包括積極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綜合能源服務等先進市場理念和模式,推動信息技術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增強能源供給側、需求側交互響應能力,構建能源生產、輸送、使用和儲能體系協調發展、集成互補的智慧能源體系。 光伏業的雙重壓力 光伏企業并沒有成為其中的主角。其背后既與光伏企業所能調動的資源能力不足有關,也與其整體創新能力乏力相關 ![]() 就此次公示的示范項目來看,無論是在以開發區、城鎮的終端一體化功能系統中,還是在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系統中,光伏都占有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