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諸如由于存在配電網等因素而頻繁停電的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則應該通過提高補貼的方式,鼓勵其發展分布式光伏電站,從而實現一舉多贏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記者:張廣明
 
按照征求《征求意見稿》中的規定,“全額上網”模式執行光伏電站價格,具體補貼發放審批程序按照光伏電站的方式執行。依照現有的實際操作規程來看,由于存在補貼拖欠,其最終發放的周期會更長。
對于“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的偏好,無疑是表達了政策的一種傾斜,即更傾向于發揮光伏所具有的分散生產、貼近用戶側的這一優勢。
不過,如果更進一步來看,政策的支持力度明顯還不夠。
比如,不應該對分布式電站的補貼標準搞一刀切。較為可行的方式是,對于諸如由于存在配電網等因素而頻繁停電的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則應該通過提高補貼的方式,鼓勵其發展分布式光伏電站,從而實現一舉多贏。
農村的頻繁停電難題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8月份《能源監管熱線投訴舉報處理情況通報》顯示,當月的投訴舉報主要集中在電力行業,共164件。從業務分類情況看,供電服務方面134件,占81.71%;市場準入方面6件,占3.66%;電力安全方面13件,占7.92%;電力交易方面1件,占0.61%;成本價格和收費4件,占2.44%;其他事項6件,占3.66%。
具體來看,在供電服務方面,個別地區頻繁停電、局部區域配網電壓低,是投訴舉報的主要問題,且大多發生在農村地區。
以內蒙古為例,來自于該地的幾起頻繁停電投訴中,大部分是由于農村灌溉排水設施的大規模啟動而導致供電能力跟不上,不得不對部分線路輪流進行停限電,限電方式為隔日限電。
除了頻繁停電外,另一投訴熱點則是低電壓問題。以安徽為例,來自該省的投訴就包括多起電壓過低問題。而導致電壓過低的原因,則與該地區用電負荷增大、變壓器嚴重過載不無關系。
分布式的空間
綜合國家能源局上述投訴處理情況通報的資料來看,對于農村地區的頻繁停電以及低電壓,其最終的解決措施,包括限制部分負荷的用電、增加新增配變及線路,以及將該地區整體列入農網改造計劃等。
以對廣西自治區北海供電局的一則投訴處理結果為例,由于該地區用電負荷增大,變壓器嚴重過載造成電壓低。已要求供電公司將該臺區列為新一輪農網升級項目,目前已開始施工,預計今年底完成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