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中國的光伏產業像過山車。坐上頭把交椅的人都曾身價高達數百億,但幾經更迭,最后都黯然離場,F在的老大是高紀凡,天合光能的掌門人。
「 三 」雙反之后,光伏業內出現一個趨勢:企業國際化程度越高越有話語權,越往下游越有話語權。天合光能近幾年的變化也貼合了這兩點。 這兩年,天合光能總有國外設廠投產或增產的新聞頻繁爆出。事實上,從雙反開始那一年的2012年起,天合光能就先后成立了亞太、中東和非洲區域總部,管轄區域覆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具有潛力的太陽能新興市場。 2015年初,天合光能與馬來西亞本土的一家代工廠合作,增加500兆瓦的產能。這個項目已經開始供貨。天合的高級副總裁朱治國說,和馬來西亞當地企業的合作能使公司實現地域多元化、輕資產,本土生產的戰略。去年5月,天合還在泰國奠基開工,投資達1.6億美元,計劃年產能700MW光伏電池和500MW光伏組件。 在高紀凡看來,這兩個制造基地兼具成本優勢,特別是對開拓發展迅速的亞太新興市場,具有地緣優勢,“會繼續把這種靈活高效的制造模式復制到其他國家! 實際上,在中國的光伏企業中,大都會在目標市場設立銷售部門,但天合光能似乎做的最為徹底。 高紀凡常說:“在每個市場我們都施行本土化策略,更容易讓客戶親近,而且客戶也更傾向選擇售后服務比較容易的本地供應商。”與很多廠家的銷售總部仍然設在公司總部不同,天合光能各洲銷售部門承擔了大部分的工作。為協調來自不同國家,操著不同口音的員工工作,即使是在位于常州的天合總部,也是由來自二十余個國家的員工組成,“作為一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我們從股權上來說,是一家外企,所以員工的國際化是很正常的,只不過這家外企的總部在中國而已! 今年2月24日,天合光能收購荷蘭光伏電池廠Solland Solar的全部資產。該工廠位于荷蘭Heerlen,擁有約200兆瓦光伏電池產能。此次收購包括了Solland Solar的機器、設備、存貨、辦公用品、廠房、土地等全部資產。高紀凡將這次收購定義為公司全球擴張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期望借此加快全球制造步伐。 此外,高紀凡還在試圖讓這家企業變得更輕。他正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整合制造、代工、產能租賃和外包等業務模式來增加產能、拓展市場,試圖讓公司保持輕資產的業務模式。 另一個變輕的動作是,觸電能源互聯網。自2013年以來,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裝機市場,各類市場主體積極投身于電站建設與營運,也相應出現了無序競爭、概念炒作等亂象。 “就建設太陽能電站而言,中國的政策環境還不理想,2009年敦煌招標的電價只有1.09元/度,這會大大影響投資人的積極性。我認為光照時間在1650小時以上的地區,合理的價格應該是1.60元/度,這樣可以保證8%左右的年投資回報率,這個數字在歐洲都是10%以上!备呒o凡說。 因此,高紀凡一度不愿意進入相對安全且賺錢的下游電站,他認為光伏電站建設與運營的良性發展,必須要以“投資回報率”為核心,更高效、精準、可控地進行光伏電站開發、投資和管理。 2015年年底,天合光能計劃與遠景能源的阿波羅光伏云平臺,以大數據為基礎進行光伏電站資產運營管理,建設光伏電站性能檢測、質量評估和電量監控體系。 “現在這個行業,大家熱情比較高,在投資上也比較積極。由于上游遭遇到問題,很多人進入電站投資產業。去年下半年到現在,比較火熱,很多人參與進來,把市場弄得有點亂。”高紀凡說,過度競爭又開始冒頭,未來在制造業和下游產業之間會有一些新的挑戰。 “希望業內同行多加注意!彼麑π袠I內的競爭者發出了善意的警告,似乎也是在警醒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