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江蘇四葉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建華
1S(Sparepant):可掌控的供應鏈管理
在光伏制造產能已嚴重過剩的當下,自稱專注于光伏下游分布式電站建設的四葉草新能源,卻還要投建組件工廠。
這不免讓人心生疑惑。
但楊建華說,這是一間不一樣的組件工廠。
據晶日光能執行副總裁曾超介紹,該工廠生產的每一塊光伏電池組件上,都創新的自動生成了一個二維碼。
秘密,正隱藏在這二維碼中。
除了將組件產品都有的常規信息—功率、開路電壓、生產日期、生產商等植入到了更時尚的二維碼里外,晶日光能的產品二維碼中,還記錄了原材料構成、來源、生產批次,以及每道工序的工藝、生產中是否出現異常等詳細的組件生產的過程信息。
眾所周知,由于組件之間存在正常的技術參數差異,因此在系統集成時,應盡量選擇將最大工作點電流一致的組件安裝在一列組串中。否則,電流最低的一塊組件將影響到組串中其他組件的實際發電功率低于預期值。
但在實際的光伏電站建設中,則很難對組件進行篩選和分類安裝,因而無法最大化、最優化發揮系統本來具有的效率,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基于此,四葉草新能源從優化供應鏈管理入手,希望通過深入了解每家供應商的產品性能和特點,然后在系統集成時有針對性的使用,以此來最大化地發揮產品本來的效率。
但這種類似于“因材施教”的系統集成選型辦法,與四葉草新能源希望實現的系統效率最優化的集成理念,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匹配。或者說,通過采購組件的辦法,給四葉草新能源后期的系統安裝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楊建華萌生了自建組件廠控制供應鏈的想法。
細節決定成敗。看似與其他組件廠一樣的晶日光能,因而大有不同,這首先就表現在理念上。
“大的方面來將,組件生產技術,大家區別不大,但通過許多細節上的積累,最終體現出來的差異卻很大。我們一切都是基于終端應用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的。”曾超說。
比如,只生產260瓦以上的高效電池板,參數相似電池板自動分揀系統,自動生成的二維碼,二維碼中包含的原材料及加工過程等信息,將參數相近電池板一起包裝、運輸,輕質化支架的設計,270瓦乃至280瓦、290瓦組件的技術儲備,等等。無一例外,都植入了四葉草新能源關于高效智慧電站集成的核心理念。
而在楊建華的長遠布局中,晶日光能也正是他打造“分布式4S模式”的重要一環—為25年運營壽命的光伏系統,持續地提供高品質的系統零部件。
2S(System):高效電站的系統集成
“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在降低系統投資成本的同時多發電,按照這樣的系統集成和運維理念,往產業上游延伸和倒逼,讓上游與我們匹配的供應商也按這一理念來做。由此,一個整體的高效智慧光伏電站的供應鏈系統管理就成型了。”楊建華說,只要系統的思考光伏電站的系統集成和后期運維,做出好電站其實并不難。
因此,在實際建設中,與大多數安裝商隨機選擇電池板組裝電站的做法不同,四葉草新能源不僅將此作為核心理念,并為了這一理念的實施,投入很大的功夫去構建了一個支持體系,特別是供應鏈管理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