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命途多舛的中國光伏產業恰似枯木逢春,國內應用市場實現重大突破,讓光伏人為之激情澎湃。
這一年,中國光伏從谷底回升,接二連三出臺的政策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光伏產業成為國內諸多產業萬綠叢中一抹紅,奪人眼目。
&nb
按照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的要求,無論是分布式光伏還是光伏電站的手續,都相應得到簡化。 國家能源局明確簡化光伏發電項目管理,建立了國家規劃和年度規模指導下的光伏發電項目管理機制。根據各地區已有發展基礎、配套政策措施和電網消納條件等情況,確定各地區年度建設指導規模,并以半年為周期根據發展情況進行調整。項目則由省級及以下能源主管部門采取備案方式管理。 針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免除了規劃選址、土地預審、水土保持、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估及社會風險評估等前置條件。個人投資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則采取更為簡便的登記方式管理,并優先獲得國家補貼。 此外,根據監管辦法,國家能源局及派出機構將向社會公開全國光伏發電運營情況、電力企業對國家有關可再生能源政策、規定的執行情況。
理性分析 為政府企業分憂解愁 目前,密集的政策出臺在產業內激起層層波瀾,首先叫好聲一片,當然也有理性批評, 同時也不乏冷靜分析。 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國內光伏產業政策細節需要明確以下方面:分地區的詳細補貼標準; 補貼的支付賬期;銀行對電站項目的貸款辦法;簡化并網手續,將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制定行業準入標準和產品標準。 制定分地區的光伏上網電價補貼下調路線圖。從目前來看,未來大型地面電站上網電價補貼的下調概率大,但不見得會大幅度下調,或將按各省或各區域不同,給出不同的下調空間。由于中國東西部光照條件差異很大,而各地的光伏系統成本差異卻很小,造成光伏度電成本差異較大。因此,光伏的電價補貼標準,應根據資源等級,劃分幾大區域分別制定補貼電價。 銀行的信貸支持力度,也是光伏行業關注的焦點之一。光伏發電項目由于初始投資較大, 投資回收周期較長,十分需要相對低成本的資金支持,所以銀行對于光伏發電項目的信貸支持特別重要。 并網手續的簡單化和標準化,以及并網審批制改備案制。并網審批程序繁瑣、行政核準成本高,也是目前國內光伏應用市場推動所面臨的重要難題。簡化并網手續將極大地提高投資積極性并降低投資成本,而前提是制定可操作的并網標準,將流程標準化后就可以改為備案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