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前,最是黑暗。
最新編寫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提出,2011至2020年,中國將累計增加新能源產業直接投資5萬億元,投向包括核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前景似乎一片光明,但對于那些此前“沒能及時做大”的光伏企業來說,熬過當前的黑暗期,才是最重要的。
5
黎明之前,最是黑暗。 最新編寫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提出,2011至2020年,中國將累計增加新能源產業直接投資5萬億元,投向包括核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前景似乎一片光明,但對于那些此前“沒能及時做大”的光伏企業來說,熬過當前的黑暗期,才是最重要的。 5月,江蘇順大一筆5000萬的貸款逾期,驚動了當地多家銀行。 這家地處江蘇揚州、聲稱總資產超過35億的光伏企業,是國內少有的同時涉足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太陽能光伏企業。據2009年《胡潤百富榜》,江蘇順大集團總裁倪云達擁有資產18億,已連續三年上榜。 7月,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等當地銀行負責信貸業務的多位人士和兩家光伏企業的高管向本報記者透露,江蘇順大因資金鏈緊張,或將被收購,而無錫尚德是主要的潛在收購方。2008年5月,尚德已出資9890萬美元收購了順大部分股權。 7月28日,順大一位負責新聞的陳姓副總裁對本報記者回應稱,順大目前運營正常,不存在資金鏈問題,而對于尚德意欲重組順大一事“不知情”,“如有重大重組事項,公司會發布信息”。 “江蘇順大沒能及時做大!痹诋數劂y行人士看來,其之所以陷入當下的困境,是因為錯過了光伏企業上市高潮期和多晶硅暴利期,“如果它現在足夠大,那它也就不會存在資金鏈的擔憂,因為銀行對光伏大企業的授信額足以保證企業資金鏈的安全。順大生不逢時”。 “傳奇”速成 由“箱包老板”到“光伏大佬”,倪云達用7年的時間創造了一個“傳奇”。 中投顧問發布的《光伏產業領軍:倪云達》曾引用江蘇順大半導體公司副總徐德田的話稱,“現在看來,沒有當年的異想天開、不按常規出牌,就不會有今天的江蘇順大。” 1962年出生的倪云達,高中畢業,成長于農村,1992年傾其家當創建江蘇富鑫箱包有限公司,開始第一次創業。 2003年的一次飯局改變了倪云達的命運。在這個飯局中,倪云達了解到國外半導體光伏產業正在興起,于是決定投資單晶硅。 不過,倪云達之前的箱包公司產值不過1000萬,投資龐大的單晶硅項目,讓倪云達資金壓力倍增。在投入2700萬之后,機器才安裝好,而原本金融機構答應的貸款沒了著落,“晚上睡不著,起來洗衣服、掃地。”倪云達說。 不過,一筆800萬的注資解了倪云達的燃眉之急,當地銀行人士透露,此筆注資來自江蘇匯鴻集團,隨后江蘇順大進入高速發展期。 2003年底,倪云達與江蘇匯鴻集團、香港一投資者共同投資1.5億元組建了江蘇順大單晶硅發展有限公司。隨后,江蘇順大先后成立江蘇順大電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蘇順興光電子有限公司、江蘇順大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江蘇順大太陽能特種玻璃有限公司以及石英坩鍋項目、石墨項目。另外,其還在意大利、德國、西班牙設立公司,承接當地的太陽能電站建設。 倪云達的大手筆,不僅在硬件投資上。為了在多晶硅技術上尋求突破,其還以每年人均100萬美元的高薪,“打包”從美國聘請一支由18名世界太陽能產業頂級專家組成的技術團隊,從生產工藝到設備安裝等提供定向服務。 2005年,順大正式投產,并稱當年就實現銷售3.5億元,利潤1.1億元,企業利潤占當年揚州市工業賬面利潤的50%左右。 2009年,順大稱,其已實現銷售25.6億元。2010年,其還計劃在江蘇高郵再投資10億元左右,意欲實現50億元營業額。 做大隱憂 但大舉擴張也埋下了隱憂。 僅從投資規模看,江蘇順大很難在國內光伏產業擴張中排上號,但從產業鏈長度來看,江蘇順大在國內光伏產業界卻數一數二。 一般而言,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分為,上游、中游、下游。 順大從單晶硅起步,下至光伏系統集成,上至多晶硅原材料均有涉及,另外其還在石墨、石英等輔助產業進行投資。而同時期的無錫尚德、賽維LDK等,多年來一直局限于拉晶、切片或光伏電池、光伏系統集成領域,近兩年才發展多晶硅原材料。 億晶光電總經理孫鐵囤對本報記者表示,光伏產業鏈的上中游之間有很大的不同,雖然上游市場很不錯,但貿然進入很可能會失敗。 而更大的風險在于,順大投資光伏的大量資金來自銀行貸款。據當地銀行人士介紹,貸款大約占項目總投資的三分之一,并且,絕大多數都是1年內的貸款。 這位人士稱,由于光伏項目投資大、周期長,倪云達獲得的長期項目貸款少之又少,大量使用短期貸款,“短貸長用”,這使得順大的資金鏈風險非常高。 順大2006年謀劃的、總投資高達22億的多晶硅項目,或是一個典型。該項目原計劃于2008年7、8月竣工投產,整個項目建成后年產值為60億。但媒體報道稱,這一個項目并未能如期投產,商業化生產比原計劃延遲了半年以上。 而2009年底,順大多晶硅項目投產后,多晶硅價格已由2006年的200美元公斤跌至60美元公斤,收益空間大幅收窄。 一位當地銀行人士表示,大多晶硅項目投產時,順大并沒有大規模宣傳,“這不符合倪云達的性格”,這位人士懷疑,順大多晶硅生產成本過高,甚至可能導致虧損。 2010年5月,順大這筆僅5000萬貸款逾期,最終引發了當地銀行的集體疑慮。雖然順大在兩三天后就還上了,但這已使得當地銀行開始收緊對其的貸款。 “現在,各個銀行都在撤了!鄙鲜鋈耸勘硎,在獲知江蘇順大貸款逾期后,當地銀行界紛紛停止對江蘇順大的貸款,“雖然,基于對光伏行業的看好,銀行還不至于逼債,但基本上都不會新增貸款”。 資金之渴 從江蘇順大創立之初,資金一直是困擾其發展的重要問題。 當地銀行人士稱,在2009年多晶硅項目投產了,順大的營運資金一直很緊張。2009年光伏產業增速放緩,江蘇順大為獲得資金,已將公司股本抵押到銀行,借款5.5億元。 除了銀行貸款,倪云達一直在追求資金來源的多元化。 2007年初,為了給多晶硅項目籌措資金,倪云達不惜出售江蘇順大26.7%的股份,獲得了英聯、高盛等國際著名投資機構資金1億美元。 此外,由于當時多晶硅原料緊缺,江蘇順大多晶硅項目還獲得了尚德、晶澳等眾多光伏企業的參股和預付款。順大稱,有些預付款已預付到了十年后。 而從股市融資,也在倪云達的考慮之中。江蘇順大原計劃2007年底赴港上市,欲籌資3億美元,但最終未能成行。隨后,江蘇順大轉戰美國,希望能在紐交所上市,意欲籌資10億美元,但至今仍未能成行。 由于IPO存在不確定性以及項目超期,2008年5月,英聯、偉俊兩家風投退出江蘇順大,無錫尚德及其“友好企業”輝煌硅科技公司,接手了此等股權。 尚德接盤? 當時,對于無錫尚德來說,這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2008年上半年,多晶硅材料維持在300美元公斤以上,市場旺盛的需求引發多晶硅電池片生產商對多晶硅材料的哄搶,“得硅者得天下”,作為國內最大的光伏電池生產商,無錫尚德也在千方百計保證原材料。 當地銀行界人士透露,通過參股江蘇順大以及支付預付款,無錫尚德獲得了江蘇順大大部分的多晶硅產能。 而對順大來說,尚德的入股,不僅帶來了資金,亦帶來穩定的訂單。不過,由于在建設多晶硅項目時,江蘇順大收取了大量的預付款,以至在項目投產后,雖然銷售很好,但實收資金卻不多。而每年,順大卻有高額的借款本金及利息需要支付。 2010年5月,一筆5000萬貸款的逾期,被當地銀行業視為順大資金鏈再度緊繃的一個信號。而這,是否給無錫尚德提供另一個機會?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多位光伏業內人士及當地銀行人士均表示,解決江蘇順大的資金鏈問題,并不需要通過收購,此前,當地政府已幫助江蘇順大從銀行獲得不少貸款。 “但現在卻很難了。”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無錫尚德為了順利收購順大,“已答應在揚州新增投資十多億”。如果失去當地政府的強力支持,倪云達似乎真的只有“被收購”一條路可走了。 “如果施正榮成功入主順大,那對我們是一個好消息,對這樣的企業放貸更有保障。”多位當地銀行人士坦言樂見順大“被收購”,“光伏產業還是一個很熱的產業,江蘇順大本身也不錯,關鍵是,現在股權關系處在變更期,不好放貸”。 對此,無錫尚德媒體關系負責人張建敏28日回應說,“目前還沒有可以披露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