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資金,正在進入新能源資產端,尤其是光伏和儲能,但兩者又呈現不同,也反映了當前新能源資產的內涵和價值導向。 01 光伏:魅力十足 光伏電站資產經過多年發展,已經逐漸成熟,從土里土氣到魅力十足。 若干年前,光伏尚未平價,資產的經濟可行性,還完全依賴于政府補貼,加之政府補貼的不及時,導致光伏資產的現金流及收益率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只能部分民營資本及少數風險承受力較高的國企愿意參與。 如今,光伏平價,擺脫補貼依賴,新型電力系統逐漸完善,宏觀層面社會預期收益率降低,光伏資產成為眾多資產中比較耀眼的存在,尤其是收益率模型比較確定的工商業分布式光伏,已經成為“硬通貨”。 對于社會資本而言,光伏資產已經成為一項獨立的資產,也就是可以完全依賴資產及其現金流進行投資判斷,而不用關心背后主體的實力或增信。 這個因素的意義在于,未來可以更加便捷地推動這些資產的證券化,無論是ABS還是REITs,從而實現資本的閉環,最大化放大光伏資產的價值,從而進一步釋放上游制造端的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資產的獨立性,才是資產的最高境界。 02 儲能:摸索前進 光伏已經走向頂峰,而儲能仍在摸索。 當年光伏不也如此嗎? 目前,大型儲能當中,作為行政產物的新能源強制配儲,因為缺少經濟意義,已經逐漸被拋棄。 而獨立儲能或者獨立共享儲能,正在成為大型儲能的中堅,肩負新能源側及電網側的調峰及調頻使命,并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神經中樞。 同時,用戶側的國內工商業分布式儲能,隨著電芯成本下降及社會預期收益率下降,峰谷價差模式甚至現貨交易模式正在被不斷證明其經濟可行性,由于龐大的長尾效應,正在雨后春筍般席卷大江南北。 但是,無論是新能源側及電網側的大型儲能,還是用戶側的工商業分布式儲能,目前仍面臨著調用或者使用的不確定性,加之儲能電池的穩定性仍有顧慮,這從資產屬性角度,確實還不如光伏。 那么,如何體現儲能資產的未來確定性? 這對儲能開發商或者投資商而言,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個不同于光伏的“簡單粗暴”,儲能需更多“專業化”。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儲能對數字化運維及智能化管理的要求明顯高于光伏。 因此,儲能資產的開發及投資將更加專業,門檻或壁壘更高,對背后主體的要求也更高,本質上需要專業背書甚至實力背書。 換言之,能夠開發好光伏資產,并不等同于能夠開發好儲能資產,未來儲能開發商或者投資商的行業集中度將更高,優勢企業會占據更多市場份額,不會像光伏電站開發那般草莽和分散。 03 對資本的要求 如果說,光伏項目已經可以只看資產,但儲能項目不僅要看資產,還要看背后主體的專業能力甚至資本實力。 光伏資產的高度同質化以及充分競爭,也使得光伏資產的預期收益率一降再降,或者說已經沒有太多技術含量。 但是,儲能資產由于不確定性相對更高,風險相對更大,預期收益率顯然更高,當然也彰顯了更多技術含量,同時也催生了更強的數字化運維需求。 正是因為資本的不斷加入,才推動了光伏資產端的資本閉環,推動了光伏制造端的不斷消納,儲能行業也終將走向這條道路,只是姿勢會有所不同。 新能源資產不斷走向縱深,從光伏到儲能,從集中式到分布式,嗅覺靈敏的資本亦是無孔不入,正在滲透到資產端的各個角落,只是風險偏好各有差異,對資本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行業壁壘和集中度也越來越高,超額收益也只會源于更加專業化,而這個將在儲能資產得到更多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