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

光伏N型爆發下洗牌潮暗涌:技改升級需求強勁,TOPCon成最優路徑選擇

陸雯燕 來源:鈦媒體APP 編輯:jianping 光伏N型技改升級
2022年被視為N型技術產業化的元年,在技術迭代的窗口期,傳統光伏廠商紛紛大刀闊斧擴張N型產能以鞏固其市場地位。據InfoLink預測,2024年N型TOPCon電池技術的市占率將達到65%,成為市場主流;P型電池技術的市占率將下降至23%;HJT和BC電池技術合計市占率10%左右。

在N型技術爆發之際,老舊產能通過計提減值淘汰出清。鈞達股份在2023年計提了高達9億元的固定資產減值,約合每GW計提0.95億元,巨額的資產減值讓依賴PERC產能的企業如劍在懸。

除對舊產能的計提減值,部分頭部廠商先后啟動了技改升級,PERC產能改造成TOPCon的需求量在迅速醞釀中。TOPCon因與PERC兼容性高、投資成本低等優勢,成為技改升級的主要技術路徑。從產業鏈角度來看,作為核心技術環節的電池片成為技改升級的重中之重。不過,并非所有PERC產線都適合升級,相關改造還涉及到技術、成本、投資回收期等因素制約。于電池片廠商而言,最終產線是否升級在于投資是否值當。

業內人士表示,在這一波行業洗牌中,誰能率先在新技術路線上布局并快速降本增效使之成為優勢產能,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
P型產能淘汰加劇,舊產能減值壓力陡增

據InfoLink披露,去年下半年隨著TOPCon擴產逐步落地爬坡,產能的嚴重過剩與技術迭代轉型上,PERC電池片需求快速萎縮,年末廠商面臨嚴重虧損,毛利水平達到-11%,企業紛紛關停自身產線以減少虧損。

在技術迭代的風口上,各廠家積極導入TOPCon產線,產能的爬坡在去年下半年提速上線。根據InfoLink判斷,在評估推遲的擴產計劃與PERC電池的改造規模后,2025年起PERC市占率將僅剩個位數,并隨后逐漸在光伏市場中成為特規商品,占比將在往后幾年持續萎縮。

在弘陽太陽能創始人劉繼茂看來,光伏行業的發展趨勢就是降本增效,N型電池效率要比P型高,而且后續提升空間大。2023年N型組件出貨己占主流,到2024年N型將占據主要的市場份額,P型組件逐步退出市場。

當前光伏行業正值技術升級的重要時期,加速落后產能的淘汰、推進行業出清是走出結構性過剩的必經之路。通威股份內部人士向鈦媒體APP稱,如果是報廢產能的話,我們會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會計上的處理,也就是我們到時候會有固定資產減值報廢相關的賬目。

事實上,業內已有公司對P型產能披露了具體減值金額。鈞達股份對2023年P型PERC電池相關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約9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也對第四季度的業績帶來了較大影響。2023年,鈞達股份實現歸母凈利潤8.32億元,而前三季度的歸母凈利潤達到了16.38億元。從財務數據推算,鈞達股份在2023年Q4的歸母凈利潤虧損額約8億元。

鈞達股份統計,截至2023年底,公司P型產能9.5GW,出貨9.38GW,幾近滿產滿銷。公司方面對鈦媒體APP表示,計提減值是因為目前市場上主要是TOPCon,P型的競爭力沒有以前那么高,F在PERC產線基本都已經計提減值了,就以處理掉為主。

以此計算,鈞達股份每GW計提的減值金額約0.95億元。按目前技術發展形勢來看,尚在備戰IPO的潤陽股份、中潤光能未來可能會面臨不小的PERC產能減值壓力。

根據InfoLink發布的全年電池片出貨排名,通威股份、愛旭股份、中潤光能、捷泰科技以及潤陽股份位列前五。上述5家電池廠家2023年的總出貨量達到近182GW,同比增長約56%。中潤光能在長久布局海外渠道與海外擴產后,2023年正式超車,升至第三名;潤陽股份排名由2022年的第三名下降至第五名。

值得注意的是,中潤光能與潤陽股份募投項目均意在布局N型技術路線,但根據其招股書,二者絕大部分收入來自于PERC產能。中潤光能2023年上半年單晶PERC收入約是主營業務收入的80%,而潤陽股份報告期內(2020-2022年)PERC電池銷售額占據銷售總額的95%以上。

TOPCon成技改最大受益技術

除計提減值外,光伏行業也在加快產能升級的腳步。日前,被視為“賣鏟人”的光伏設備廠商捷佳偉創在投資者互動平臺稱,N型電池是目前市場主流技術,P型改造也是提升N型電池產能的一種方式,目前公司已取得相應的訂單,并在持續洽談中。

羅博特科也感受到了市場的變化,公司在1月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提到,得益于光伏電池技術路徑由PERC轉為TOPCon的大趨勢,下游客戶擴產需求井噴式增長。從市場端收集的信息來看,下游客戶仍有擴產需求,且現存產能升級需求強勁。

事實上,羅博特科早在2022年年報中就提到,隨著光伏電池技術路徑由TOPCon替代PERC,光伏行業新增投資和現存產能改造升級需求強勁。公司方面回應鈦媒體APP稱,升級改造的需求我們全年度都是會有的。

TOPCon、HJT、XBC為目前主流的N型技術路線。從N型電池的各類技術來看,TOPCon電池技術較其他技術相對成熟,且可在P型電池產線上直接改造,因此投資成本相對較低。

根據民生證券對光伏電池技術的解析,TOPCon的一大優勢就是有望延長PERC產線生命周期,降低邊際成本。TOPCon與PERC均為高溫工藝,且最大程度保留和利用了現有傳統P型電池設備制程,主要新增多晶硅/非晶硅沉積、硼擴散等設備。兩者電池技術和產線設備兼容性較高,TOPCon可以從PERC產線升級,不需要新建產線。若考慮從PERC產線升級,只需增加0.5-1億元/GW的投資額,邊際投資成本優于其他N型技術路線。在面臨大規模PERC產線設備資產折舊計提壓力下,改造為TOPCon有利于降低沉沒風險。

綜上,由于技術以及投資成本方面的優勢,使得TOPCon成為P型向N型技改的主要受益技術路線。

PERC技術向TOPCon技術的升級并非只是部分工藝的簡單添加,也并非是由設備廠商主導,進行整線工程交付。TOPCon工藝存在一定技術壁壘,需由電池廠商主導,對十幾道復雜工藝進行整合以及關鍵工藝技術改進,最終達到轉換效率、良率以及非硅成本各項指標的均衡,愛旭股份曾在調研活動中談到。

除了TOPCon,PERC是否可以升級成其他技術路線?對此,邁為股份向鈦媒體APP表示,PERC升級TOPCon是可以通過加設備,在原先的技術上面改進。但PERC是不能直接將設備升級為HJT設備的,需要重新采購。

劉繼茂認為,TOPCon可以由P型產線升級改造而成,成本稍低,近兩三年是市場主流;HJT產線設備需要重新開發,成本高,但效率也高,3年后有可能成為市場主流。

頭部企業陸續升級,技改重點落于電池環節

在N型技術發展的推動下,部分頭部企業已完成或啟動相關的技改升級項目。

去年5月,正泰新能先一步實現海寧總部三期PERC技改TOPCon 5GW項目的量產。公司表示,這是行業首個N型升級替換項目。

愛旭股份1月30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已經開展PERC升級TOPCon+的方案論證和前期準備工作,將于近期啟動升級工作并計劃在三季度末完成大部分PERC產能的升級改造。預計將實現產出電池較行業同類產品高0.2%的轉換效率,并在后續進一步往更先進的TOPCon+升級版技術進行迭代,預期能夠使轉換效率較行業同類產品高0.5%。

同時,通威股份方面也向鈦媒體APP表示,公司P型電池產能大部分能升級改造,目前部分已在升級中,此外還有新建41GW N型產能會在今年陸續投產。

劉繼茂向鈦媒體APP表示,技改涉及硅料,硅片,電池片及組件4個環節,其中最重要的是電池片環節。通威股份內部人士也稱,整體而言,現在比較重點的P轉N主要還是集中在硅料和電池的技術。

據業內人士分析,在光伏產業鏈的核心環節中,唯有電池片是技術為王,因其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所以改造的難度也就更大。

對于硅料環節技改的相關疑問,大全能源方面向鈦媒體APP表示,從硅料端來說的話,P型料和N型料本質上還是多晶硅,只是一些理化指標和外觀致密性上會有一點區別。針對升級的難度情況,上述人士稱,如果原先裝置的配套程度、自動化控制水平比較低的話,那產線升級的壓力和難度就會大一些。像一些頭部企業的產線比較先進,那切換的成本和難度就會比較低。

而與電池息息相關的組件環節對于技改則沒有那么高的要求。天合光能內部人士向鈦媒體APP說道,一般來說,組件P型和N型需要調整的不是特別多,主要是跟電池尺寸有關系,不需要像電池環節那樣大的變動。組件主要是調節尺寸的適配,對于設備沒有增減的需求。

然而,并非所有的PERC產線都能進行升級。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認為,工藝兼容性是制約產線升級的因素之一。具體來說,TOPCon技術需要引入納米級的鈣鈦礦材料和相關工藝,因此對原有生產線進行改造時需要考慮到新舊工藝的兼容性,以避免出現工藝沖突或生產不穩定的情況。其次,設備投資成本和生產成本也是重要的制約因素,TOPCon技術需要新的設備,包括納米級的鈣鈦礦涂層設備等,這些設備的投資成本較高,可能會增加生產成本。因此,如果公司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或沒有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那么升級可能會變得不現實。

奧優國際董事長張玥則認為,具體升級的限制取決于產線的原始設計、設備狀況以及企業技術實力等因素。在升級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生產效率降低的問題,企業在改造產線時,需要充分考慮這一因素。由于升級成本和生產效率的影響,企業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收回投資,因此投資回報期也需要企業進行充分評估。

產業鏈相關公司則談到了更具體的細節,捷佳偉創向鈦媒體APP表示,由于增加設備后整個產線變長,所以對廠房是有要求的。公司會根據廠房、投資等考量進行相應的改造,因此升級難度視每個客戶的情況而定。目前,已有客戶下單,部分已發貨,還有一些客戶在洽談中。

通威股份方面也稱,升級主要的限制之一是在于整個車間的大小,同時公司也會綜合考慮改造的經濟性和成本,看投資之后整體是否值當。所以不是所有的產線都會進行升級,還是要看具體的規劃。

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認為,P轉N技改升級將加速行業優勝劣汰,推動產能向高效優質企業集中。那些率先進行技術升級、具備N型電池片生產能力的企業將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而對于那些未能及時跟進技術升級的企業,可能會面臨市場淘汰的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