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


新能源版圖

2012-11-08 16:34:25 太陽能發電網
近日,處于“寒冬期”的新能源行業迎來陣陣政策暖風。光伏業和風電業都看到了重新振興的希望。 近日,國家能源局制定了光伏發展刺激計劃,規定“十二五”期間光伏分布式發電裝機達到30GW以上,這意味著僅國內市場的光伏業就可以達到2010年高峰期

 

  近日,處于“寒冬期”的新能源行業迎來陣陣政策暖風。光伏業和風電業都看到了重新振興的希望。
  近日,國家能源局制定了光伏發展刺激計劃,規定“十二五”期間光伏分布式發電裝機達到30GW以上,這意味著僅國內市場的光伏業就可以達到2010年高峰期的水平,幾乎可以抵消掉歐美雙反對我國光伏業的不利影響。
  而風電方面也是屢傳好消息。10月15日,甘肅省發改委宣布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二期第一批300萬KW風電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核準。另一大風電基地山東也宣布到“十二五”末全省風電裝機要超800萬KW。在補貼政策方面,今年7月和9月底,國家能源局又連續追加兩批超過3000萬KW的風電項目列入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范疇。隨著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在去年底上調至8厘/KWH,業內預計今年的電價附加補貼資金可望超過200億元。
  對于近期讓人感到絲絲寒意的新能源行業來說,這些消息無疑是“雪中送炭”,也為此前一直處于調整期的風電行業注入一劑強心針。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國內風電大基地項目建設序幕重啟,補貼政策頻現暖意,或許是國家在風電行業調整發展節奏一年后,為呼應企業的期盼,釋放出的一系列“救市”的政策信號。
  新能源產業飛躍式發展
  新能源產業在我國迅速發展,各種產業幾乎是經歷了從無到有,再從有到大到強的發展。
  在度過短暫艱難的起步期與摸索期后,從2006年至今,中國風電發展舉世矚目,風電行業經過飛躍式發展,短短數年間,躍居世界前列。國內風電設備制造企業規模迅速擴大,中國風電并網裝機容量已經達全球第一,中國并網風電達5258萬千瓦,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
  2011年中國風電依然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累積裝機容量穩居世界第一,繼續領跑全球。根據《2012中國風電發展報告》資料顯示,2011年中國(不含港、澳、臺)全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17.63GW,全國累計裝機容量62.36GW。至去年年底,中國有30個省、市、自治區(不含港、澳、臺)有自己的風電場,風電累計裝機超過1GW的省份超過10個,其中9個省份超過2GW。中國風電市場在歷經多年的快速增長后正步入穩健發展期。
  今年6月,我國并網風電達到5258萬KW,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大電網運行大風電的能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上海東海大橋100MW海上風電示范項目是我國第一個大型海上風電示范項目,也是歐洲以外第一個海上風電項目。共安裝34臺華銳風電公司生產的單機容量3MW的離岸型風機,總裝機容量102MW,項目總投資22.8億元。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已經成為中國海上風電領域的標桿。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16日,東海大橋風電場今年的發電量突破2億度。今年前三季度,上海風電發電總量為4.43億KW,較去年同期增長51.19%。
  《十二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的消費比例提高到11.4%的要求。堅定不移地發展風電,積極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其他新能源,促進分布式能源系統的推廣應用的方針。
  到2010年底,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達4473GW。按照全國風電可裝機容量1000GW計算,已開發容量不到可裝機量的5%。我國目前規劃的7個千萬千瓦級大型風電基地,累計容量不過200GW,僅占20%。
  2010年,新增安裝風電機組平均功率1466.8kW,略有上升。1.5MW和2MW風電機組是最主要的機組類型;其中,1.5MW風電機組占當年新增裝機的77.6%,2MW風電機組占當年新增裝機的10.4%。同時,大于2.5MW很少。
  據規劃,到2020年,在配套電網建成的前提下,各風電基地具備總裝機138GW的潛力。為了支持大型風電基地建設,國家在產業政策、標準制定、信息化管理和電網接入等方面做了諸多安排。
   催生一批世界級企業
  2011年全國已有四家整機制造企業—華銳風電、金風科技、東方電氣、聯合動力,躋身全球裝機量排名前十;涵蓋技術研發、零部件制造、整機組裝、檢測認證、風電場開發建設、配套服務的產業鏈初具規模,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風電產業體系,在國際風電市場中的競爭力不斷提高。
  除了風機,我國光伏業內也產生了多家知名企業,如尚德、英利和阿特斯。
  2010年我國太陽能電池組件產量上升到10GW,占世界產量的45%,連續四年太陽電池產量居世界第一。截至2010年底,累計安裝量約為900MWp,居世界前十位。
  我國風電行業中,華銳是發展最快的企業之一。2005年底成立的企業,僅用5年時間就成了全球第三的風電裝備制造企業,2010年出貨量400萬千瓦,銷售收入近200億元,同比2006年增長超過15倍。
  華銳風電是在國產兆瓦級風電配套產業鏈處于空白的背景下設立的,是中國第一家自主開發、設計、制造和銷售適應全球不同風資源和環境條件的大型陸地、海上和潮間帶風電機組的專業化高新技術企業。
  華銳已率先引進了1.5MW風力發電機組技術,并進行產品的二次開發和再創新,開發了適用于不同風區類型、不同溫度范圍的1.5MW系列化風電機組;率先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MW海上、陸地系列風電機組,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并于2010年10月出產了中國首臺5MW風電機組,在此之后,華銳又于2011年5月18日在江蘇鹽城綜合產業基地出產了目前中國單機容量最大的6MW風電機組,該系列風電機組的出產證明了我國風電技術水平已步入國際先進行列。
  企業發展空間巨大,企業將會面臨新的成長高峰。2009年,我國規劃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達15%左右,風電的發展規模要達到2020年150GW以上,《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中,預計到2020年,風電裝機接近150GW。
  根據“十二五”風電規劃,到2015年我國風電并網裝機容量將達到1.5億千瓦,發電量達到1900億千瓦時。近期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發布的《中國風電發展路線圖2050》顯示,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將分別達到2億、4億和10億千瓦。到2050年,風電將滿足17%的國內電力需求。
   能源基地作用顯著
  一望無際的西戈壁灘上,風機迎著風迅速旋轉,從玉門到瓜洲,風機基本上不會離開人們的視線。
  今年,我國陸上連片最大的玉門昌馬風電場國產3兆瓦風機示范基地在玉門市正式建成。風電基地又添一城。
  玉門是我國建設風電的典型城市,這座資源枯竭型城市,因石油而興,又因石油衰落。如今要從風電中尋找回實現輝煌的方法。
  1997年6月,甘肅潔源風電有限公司從丹麥引進4臺單機容量300千瓦的風電機組,在玉門市三十里井子建成了甘肅省第一座示范型實驗風電場,由此拉開了甘肅省風電產業開發的序幕。2009年8月8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和甘肅省委、省政府在玉門市舉行了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一期工程啟動儀式,風電開始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
  作為風電建設主戰場的玉門,玉門市把發展以風電為主的新能源產業作為實施“強工興市、轉型跨越”發展戰略的主攻點,目前已有國電、大唐、華能、華電、中電國際等國內5大發電集團和中節能、中海油2家“國字號”企業在玉門市開發建設大型風電場,總裝機容量達到185.2萬千瓦。
  據記者了解,玉門在建設以風電、光電、水電、火電、生物質能為主的新能源產業基地,力爭到2016年,電力總裝機規模達到1200萬千瓦以上,其中,風電裝機突破600萬千瓦,水電和光電裝機達到100萬千瓦以上;風機塔筒年生產能力達到3000臺套以上,新能源及裝備制造業年銷售收入突破150億元。
  而玉門只是一個縮影,目前,我國已在甘肅酒泉、新疆哈密、河北、吉林、蒙東、蒙西、江蘇沿海、山東等風能資源豐富地區,開展8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規劃和建設工作。業內專家介紹,截至今年6月,我國10萬千瓦以上的大中型風電場有166座,并網裝機容量占國內全部風電并網裝機容量74.8%。全國風電場平均裝機容量為8.75萬千瓦,居世界領先水平。
  據山東電力集團公司日前披露,山東省將在“十二五”期間投建8座風電匯集站,滿足大規模風電開發的接入需要。到“十二五”和“十三五”末,山東省風電規劃裝機總容量將分別達到800萬千瓦和1500萬千瓦以上。
  “十二五”期間,該省將在煙臺海陽、招遠、濱州沾化、日照莒縣、威海乳山等風電集中地建設8座220千伏風電匯集站,滿足大規模風電開發的接入需要。此外,新疆也已建成并網風電裝機容量190.7萬千瓦,在建光電裝機15萬千瓦,其中風電規模6年翻了三番,已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專家認為,隨著我國對新能源的重視,各地光伏和風電裝機必會越來越多,裝機成本和發電成本也逐漸下降,成為越來越重要的電力形態,我國對化石能源的依賴狀態也逐步緩解。
  海上風電發展迅速
  上海東海大橋100MW(兆瓦)海上風電示范項目是我國第一個大型海上風電示范項目,也是歐洲以外第一個海上風電項目。共安裝34臺華銳風電生產的單機容量3MW的離岸型風機,總裝機容量102MW,項目總投資22.8億元。
  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已經成為中國海上風電領域的標桿。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16日,東海大橋風電場今年的發電量突破2億千瓦。今年前三季度,上海風電發電總量為4.43億千瓦。
  海上風電項目相較陸上風電具有先天優勢,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海上風電開發,眾多風機制造企業對其寄予厚望。海上風電作為全球風電的最新的技術發展趨勢,作為未來最有可能降低風電發電成本的新技術一直是全球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
  海上風電的發展對歐洲實現2020年20%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至關重要,同時歐洲作為風電技術的先驅者,在開拓海上風電技術方面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英國提出了2016年8GW,2020年10GW的海上風電發展目標;德國約2GW的海上風電容量正在建設過程中,全部待建的海上風電項目約8.5GW。根據歐洲風能協會的預測,到2020年歐洲海上風電將達到40GW的容量,意味著未來幾年海上風電投資有望達到1400億美元。
  發展海上風電已成為世界各國共識,根據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20年底,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0GW,中國海上風電醞釀著千億元的巨大市場。然而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根據《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2》提供的數據,截至2011年底,我國大功率海上風機批量裝機的僅華銳風電SL3000的風機,其功率為3MW;另有5MW和6MW樣機。其他的風電設備企業的海上風機均處于正在研制或剛生產出樣機的狀態。華銳風電不僅完成了6MW海上風力發電機組的首臺吊裝,還成功申請到國家能源局中央預算內投資“10MW級超大型海上風電機組研制及示范”項目,該項目將建造全球首臺、功率等級最大的10MW級超大型海上風電機組。
  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20年,水電裝機容量計劃達到4.2億KW、風電2億KW、太陽能5000萬KW。照此計算,到“十二五”結束,我國煤電發電比例將降至60%左右。從遠期來看,至2050年,煤電發電比例將降至40%。國內風電市場需求依然巨大。 

 



作者: 來源:時代周報 責任編輯:郭燕

太陽能發電網|nj-bjj.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