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泉河畔邊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上到處可見綠色低碳的身影,從花朵風機、新能源汽車,到“碳中和”中性筆,博鰲亞洲論壇已經成為中國向綠色低碳轉型的代表,其中,新聞中心已完成建筑綠色化改造,是國內最高水平的“光儲直柔”示范項目。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隆基提供了博鰲亞洲論壇會址中的一
在萬泉河畔邊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上到處可見綠色低碳的身影,從花朵風機、新能源汽車,到“碳中和”中性筆,博鰲亞洲論壇已經成為中國向綠色低碳轉型的代表,其中,新聞中心已完成建筑綠色化改造,是國內最高水平的“光儲直柔”示范項目。
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隆基提供了博鰲亞洲論壇會址中的一些光伏板,在2023年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將達到8000萬度到1億度電,節約的二氧化碳大約在7億噸到8億噸之間。
去年,歐洲能源危機引發各國對能源安全的高度關切,全球在能源安全與低碳轉型中尋求平衡發展。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戴璞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2年中國在局部地區出現了能源短缺,歐洲也面臨短期的能源危機,采取了一些短期的手段應對能源短缺問題,但從長遠看要建立起能源的多元供應機制,在節能上也有較大的空間。
博鰲亞洲論壇期間,與綠色低碳相關的話題是五個分論壇的主題,并且出現在其他的多場分論壇上,也是會場上采訪的焦點。在“碳中和:困局與破局”分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將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開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科技研發與商業應用有機銜接,提高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加大政府主導的科研資金對企業的支持力度,支持有能力的企業承擔國家綠色低碳重大的科技項目,助力企業培育產業增長點和發展的新動能。
在極端天氣、能源短缺等眾多因素干擾下,實現碳中和道阻且長。在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中,如何更好地把握“破”與“立”的關系,新能源發展的機遇在哪里?
鐘寶申認為,中國的能源保障是全方位的,電力能源和其他能源之間有一定的互補性,同時也有一定的替代性,相互之間呼應也提高了中國能源的保障能力。“能源轉型主要來自于兩方面驅動:一個是氣候轉型,二是可再生能源轉型讓自身成本大規模降低。目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水平遠遠超出認知,已經可以同步實現便宜的能源、減少碳排放、清潔的環境。這就需要共同加快可再生能源布局,更快速地去進行改變。”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必雄在“清潔能源的未來”分論壇上表示,推動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要堅持外送與自用并舉,實現清潔能源充分利用。一方面加大特高壓直流等輸電通道建設力度,另一方面積極推進新能源本地消納。加快構建電化學、抽蓄、壓儲、熔鹽、氫能等多種儲能聯調聯動的電力系統,共同促進新能源的利用。
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周小川認為,碳中和作為一個長期目標,與能源安全、就業等多方面短期目標形成沖突,所以應該首先考慮如何實現一種最優化的目標協調,然后再根據目標選擇工具。“既要考慮安全、增長、公平,又要去實現碳中和目標,并且把它分解為各個年度目標。”
趙辰昕說,“目前我們重點抓三方面工作:第一,立足中國資源稟賦以煤為主的國情,通過‘三改聯動’深入推進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目前中國一度電平均煤耗已達全球最低;第二,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目前可再生能源裝機已超過12億千瓦,風電、光伏、生物質發電、在建的核電規模均達全球第一;第三,不斷夯實能源安全基礎,在安全替代的情況下實現能源轉型,積極穩妥地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統籌把握好破與立的持續節奏和力度,持續調整能源結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為實現‘雙碳’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博鰲是年會的永久舉辦地,海南省正在博鰲東嶼島創建全國首個“零碳示范區”,計劃利用三年時間打造出一個零碳示范樣板,向全球展示中國生態文明和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技術和實踐,探索“可落地、可推廣、可復制”的微縮城市綠色改造模式。
作者:張一鳴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