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儲能暴漲潮與電力短缺期出現較大的吻合期,儲能與電力電網的關系也變得更為密切。
雙碳目標理念引領著新能源行業大規模滲透到電力系統,國家能源局也在大力推崇一站式綜合能源示范園區,儲能系統也成為風光荷電儲中的重要一環。“電力緊急狀態”愈能折射出儲能的巨大缺口。
根據美國最新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報告,今年4月份電價同比上漲11
去年以來,儲能暴漲潮與電力短缺期出現較大的吻合期,儲能與電力電網的關系也變得更為密切。
雙碳目標理念引領著新能源行業大規模滲透到電力系統,國家能源局也在大力推崇一站式綜合能源示范園區,儲能系統也成為風光荷電儲中的重要一環。“電力緊急狀態”愈能折射出儲能的巨大缺口。
根據美國最新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報告,今年4月份電價同比上漲11%。同時,美國聯邦能源管理委員會指出,根據未來的電力供應合同,電價可能比去年夏天高233%。有報道稱,美國已經進入電力緊急狀態。而相關數據顯示,目前電網規模儲能系統和分布式電池儲能系統在美國實現了創紀錄增長。
無獨有偶,這一現象國內也在去年表現得比較明顯。2021年9月以來,黑龍江、吉林、遼寧、廣東、江蘇等10余個省份出現“拉閘限電”現象。專家稱,皆因出現電力供給緊張的問題。比如,率先拉閘限電的省份廣東、江蘇等地,出口導向型企業較多,9月、10月是其訂單高峰期,二、三產業用電需求旺盛,在火電補充不足的情況下,電力供應緊張問題一時成為社會熱點。
高工儲能注意到,在去年電力陷入緊張狀態的同時,國內的儲能訂單恰好也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暴漲。二者之間的關聯性也值得思考。在發電能力足夠的情況下陷入電力緊張狀態,儲能的重要性日漸凸顯。
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李彥斌教授曾就此現象表示,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局的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8月份,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2.8億千瓦,而今年7月份出現的全國最高用電負荷為11.92億千瓦,因此從技術層面上講,我國目前的發電能力能夠保障民生用電和有序生產用電。
由此可見,儲能在維持電網平穩穩定的重要性逐漸顯現出來。
儲能加快織就電網“防護網”
在加大儲能布局維持電網穩定方面,據不完全統計,此前國網已經布局了9種儲能技術。當前出現一種流行模式,那就在電力系統常在火電、風電、光伏、綜合能源園區等領域配備一定容量的儲能。但目前的局限性仍在于各儲能系統作為獨立個體只服務所配套設施。
6月7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調度運用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份文件對新型儲能在參與市場中關于身份、電價、交易機制、調度運營機制等諸多關鍵問題予以明確,將大大加速新型儲能發展進程。
智光儲能常務副總經理付金建指出,這個文件提出以市場化手段推進新型儲能建設,勢必引導電站投資主體更加重視電站的長期運行表現,挖掘儲能電站全生命周期價值,走出“為建而建、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態,將極大節約社會資源,也有利于控制新能源為主體的社會用能成本。
儲能行業迅速“升溫”
當前,儲能“升溫”具體表現為:1、動力電池等產業鏈企業在儲能電池領域的布局動作愈加頻繁;2、傳統光伏、能源及電力產業企業也在積極布局儲能市場。3、儲能市場逐漸表現出規模化、商業化等綜合特點。包括共享儲能一系列新型儲能模式發展加快。
在系統集成端,儲能技術升級趨勢明顯,各企業在1500V高壓儲能系統、液冷技術等逐漸在加大市場賽道布局,逐漸成為主流。
在設備端,整線設備企業更具市場優勢。如今隨著儲能行業的快速發展,“光儲一體化”“光-儲-氫一體化”等能源組合正成為新的發展趨勢,產業相關企業依托自身優勢和需求,進入電池制造領域,需要有企業能提供集成度強、智能化高的整線模式作支持,幫助儲能電池項目快速落地及投產。
在電池端,在磷酸鐵鋰電池和鈉離子電池或將“共舞”。儲能場景對于電池使用壽命、成本和安全性比較敏感,目前國內電池企業在儲能場景提供的電池主要為磷酸鐵鋰電池,且擴產的項目也均以磷酸鐵鋰材料體系為主。其次包括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國軒高科、遠景動力、比亞迪、鵬輝能源、欣旺達、力神電池等頭部電池企業今年以來密集進行項目布局,且部分企業的儲能業務已經成為企業重要增長極,280Ah儲能電芯逐漸被短期內認可為行業統一規格。
儲能三大隱憂“如鯁在喉”
在“雙碳”目標和國家電網的儲能建設規劃的剛性要求之下,儲能行業的大規模發展是歷史的必然性。產業鏈各頭部動輒數百億擴產的“軍備競賽”徹底點燃了整個賽道的熱情,但背后隱藏仍有一系列隱憂亟待解決。
有行業人士分析,在一系列擴產潮、訂單潮的掩映下,儲能陷入“虛假繁榮”,其畸形商業模式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火爆市場帶動鋰價走高反噬儲能、儲能安全相關標準有待完善等,而這些正是掣肘儲能發展重要因素。
目前,國內儲能市場仍屬于典型的政策驅動市場,初始投資成本取代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成為國內相當部分項目業主投資儲能項目的核心考核因素。切入進儲能賽道的“玩家”來自各行各業,呈魚龍混雜之勢,諸多不確定因素給儲能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盡管儲能發展過程中喜憂參半,但待儲能“撥云見日”勢必給電網帶來更大促進作用。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儲能行業總監繆楠林曾向高工儲能表示,電網側儲能就應該從電網三道防線出發,才是儲能行業發展的初衷。
作者: 來源:高工鋰電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