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


風、光龍頭市值相距9倍!落差背后的底層邏輯

2021-06-26 05:55:16 太陽能發電網
在國家推進開發建設屋頂分布式光伏的政策刺激下,6月24日,光伏板塊再度掀起漲停潮,東方日升、特變電工等頭部企業漲幅均超10%。“光伏茅”隆基股份股價上漲5.48%,市值沖上4500億元,穩坐“市值最高光伏企業”的寶座。事實上,在市場需求與碳中和路線圖的指引下,去年下半年以來,光伏行業上市公司業績與股價齊飛,高瓴資
在國家推進開發建設屋頂分布式光伏的政策刺激下,6月24日,光伏板塊再度掀起漲停潮,東方日升、特變電工等頭部企業漲幅均超10%。“光伏茅”隆基股份股價上漲5.48%,市值沖上4500億元,穩坐“市值最高光伏企業”的寶座。

事實上,在市場需求與碳中和路線圖的指引下,去年下半年以來,光伏行業上市公司業績與股價齊飛,高瓴資本“高位”下注,其明星效應也吸引了各路資金進場。

相較于市場對于光伏的熱情,同樣站上風口的風電產業卻難獲市場青眼相待,風電整機龍頭企業金風科技A股市值徘徊在500億元,僅為隆基的“零頭”,相差達到9倍!

裝機規模、業績與市場前景不輸光伏的風電,為何龍頭企業在市場表現上差強人意?風、光龍頭市值懸殊背后,又隱藏著哪些產業的底層邏輯?

業績:一季度隆基營收凈利增速亮眼,金風科技毛利率反超

從賺錢實力來看,2020年,受陸上風電補貼最后一年“窗口期”的影響,風電企業普遍賺的盆滿缽滿,光伏新增裝機、光伏組件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作為整機龍頭的金風科技2020年營收同比增長47.12%至562.65億元,略高于當期光伏硅片與組件“雙冠王”隆基股份的營收545.83億元。

從出貨規模來看,2020年金風科技國內新增裝機容量12.33GW,國內市場份額21%;全球新增裝機容量13.06GW,全球市場份額13.51%。隆基股份實現單晶硅片出貨量58.15GW,對外銷售31.84GW,同比增25.65%,自用26.31GW;實現單晶組件出貨量24.53GW,對外銷售23.96GW,同比增長223.98%,自用0.57GW。

而在凈利潤方面,隆基股份在營收不敵金風的情況下,實現凈利潤85.52億元,為當期金風科技凈利潤29.64億元的2倍之多。

雙方利潤的差距體現在毛利率層面。2020年,隆基股份毛利率為24.62%,金風科技毛利率僅17.73%。此外,二者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27.27%、9.14%。

據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隆基股份實現營收158.54億元,同比增長84.36%;歸母凈利潤25.02億元,增速為34.24%。相較之下,金風科技業績增速略遜一籌,當期實現營收68.22億元,同比增長24.78%;凈利潤9.72億元,增速降至8.62%。側面反映出陸上風電“搶裝潮”謝幕后,公司業績難以維持高增長趨勢。但在毛利率層面,一季度金風科技毛利率大幅提升至28.39%,超過同期隆基股份的毛利率23.21%。

除了年報中的數據表現,現金分紅也是凸顯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重要方面。在分紅層面,金風科技的累計派現募資比超過隆基股份,對股東相對更“慷慨”。

據2020年分紅預案顯示,2020年金風科技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5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紅利總額為10.56億元。公司上市以來募資3次共計59.75億元,派現13次共計71.42億元,累計派現募資比為119.53%。

隆基股份2020年則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4股,派發現金紅利2.5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紅利總額為9.67億元。公司自上市以來募資4次共計103.9億元,派現9次共計25.77億元,累計派現募資比為24.8%。

現狀:風、光投資成本趨近,龍頭企業市盈率相差3倍

截至6月25日收盤,隆基股份市值達4663.8億元,市盈率為(TTM)50.75倍;金風科技A股市值約522.64億元,市盈率為(TTM)17.19倍,雙方之間的市盈率存在近3倍的差距。

事實上,雙方估值的懸殊一直是橫亙在眾多投資者心中的疑問。

在互動易平臺上,有投資者向金風科技提問,“整個光伏產業鏈提供的裝機規模和風電裝機規模是差不多的,為何光伏產業鏈的上市公司市值比風電產業鏈大幾倍?作為龍頭公司,金風的市值和光伏龍頭隆基市值差別甚遠。那么到底是光伏體現了價值還是風電價值被低估了?”

從市場規模來看,據國家能源局官網發布2020年新能源裝機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風電新增裝機7167萬千瓦(約72GW)、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4820萬千瓦(約48GW)。1-5月,全國風電新增裝機量7.79GW;太陽能新增裝機量9.91GW。

從市場容量角度來看,國信證券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十四期間非化石能源供給的增量來源主要依靠風電和光伏,中國風能協會測算要滿足這一目標,風電行業年均新增裝機規模要達到50GW。同時根據目前廣東、江蘇、福建、廣西等地已經出臺的十四五能源規劃或者戰略投資目標,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海上風電的裝機規模在4-6GW之間。2022年底之前,我國待建平價風電項目將達到75GW。

除了裝機規模方面的保障,2021年光伏產業鏈價格不斷上揚,風機中標價格從4000元/kW幾近腰斬至2500元/KW。風電主機價格(不含塔筒)價格已經逼近2元/w,光伏組件價格已經逼近1.9元/w。智匯光伏創始人王淑娟在相關文章中指出,光伏發電造價成本已逼近風電項目,但風電項目的發電小時數是光伏項目的2倍。

此外,2021年海上風電仍有補貼。這意味著,隨著硅料、硅片等上游原材料上漲,帶動組件價格的升高,在理論上,風電較光伏具有更高的投資造價比。然而,風電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卻一直落后。

據Wind數據,近一年申萬光伏設備指數(857333.SI)漲幅為169.71%,申萬風電設備指數(857332.SI)漲幅為38.81%。同期滬深300指數上漲24.57%。

去年12月,高瓴資本曾高調入局光伏賽道,持倉包括信義能源、隆基股份、陽光電源、通威股份。與之產生鮮明對比的是,鮮少有頂級機構投資者進入風電行業。

尋因:風電整體發展仍依賴政策驅動,市場仍存多重擔憂

有業績支撐與市場預期,但風電龍頭股的市場表現為何不如光伏?

“風電行業相比于光伏產業,由于發電出力缺乏穩定性且上下游產業鏈帶動作用較小,業績及成長性較差,從而導致其估值遠低于光伏。”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財經網表示。

談及風電板塊估值低于光伏的情況,申萬宏源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對財經網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第一,風電相對來說起步比較早,整個產業相對比較成熟,從三北風場到海上風場開發程度較高,從發展的角度來看,突破空間相對有限;其次,中國的光伏設備、組件等大量出口海外,風電在這方面優勢并不明顯;第三,從企業情況來看,光伏通過激烈的市場競爭,已經形成了一批龍頭企業,市占率已達到較高水平,能對整個行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相比之下國內風電企業集中度不高,部分企業曾出現“暴雷”情況,使得市場對于風電企業的治理能力等存在一定擔憂。

除上述原因外,桂浩明指出,風電板塊估值低于光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市場心理的影響,“龍頭股崛起并大幅上漲的時候,能夠調動市場人氣和行情,如果龍頭股本身‘不動’,整個行情也就難以起來。”

此外,相較于光伏產業的投資趨于市場化驅動,業內認為,風電產業的增量仍有賴于政策驅動。招商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風電與光伏的應用場景不同且并不互斥,風電行業整體發展依賴于政府對運營商的支持,主要為電價補貼和稅收減免。

從降本成效來看,風電降本主要依靠規模化、大型化和輕量化,光伏則通過提升產能以及硅料、硅片環節技術層面的更迭,成本降幅遠超風電。據公開數據顯示,近10年來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單位千瓦平均造價分別下降30%和75%左右。

未來:風光各有千秋,風電市場表現短期內難望光伏項背

盡管市場仍有諸多顧慮,但在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目標要求下,光伏和風電作為發展最成熟的清潔能源,無疑仍有巨大的向上空間。

消息面上,國家能源局綜合司近日下發的《關于報送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方案的通知》提到,黨政機關建筑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50%;學校、醫院、村委會等公共建筑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40%;工商業廠房屋頂總面積可安裝光伏發電比例不低于30%。令分布式光伏與光伏建筑一體化再度站上風口。

此外,6月11日廣東省公布《關于印發促進海上風電有序開發和相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對十四五末期海上風電并網目標從原有15GW提升至18GW,同時放寬地方補貼標準。該方案的出臺,也將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海上風電行業對國補退坡后的擔憂,為廣東省未來兩年即將并網的海上風電項目提供一定的保障。

談及風、光未來的發展前景,柏文喜指出,這兩個賽道各有千秋,在環保壓力、氣候協定以及監管政策與社會潮流、技術進步對燃煤機組和水電、核電的影響之下,未來的市場份額與發展趨勢都是非常有前景的。

桂浩明則對財經網分析稱:“目前來看,光伏的熱度高于風電,這兩個賽道并非等量齊觀,從投資機會來說也是光伏要強,風電后面能否追上來還需結合多方面因素來看,至少短期內這種可能性不大,兩者之間的差距某種程度上也可能越拉越大。”


作者:李璐 來源:財經網 責任編輯:jianping

太陽能發電網|nj-bjj.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