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8月28日宣布,批準1億美元信貸項目以支持孟加拉國在新冠疫情檢測、追蹤、治療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并幫助其提高長期應對疫情的能力。亞投行在公告中稱,作為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孟加拉國部分人口仍生活在公共設施和服務缺乏的簡易居所中,孟政府應對疫情面臨諸多挑戰。孟加拉國地處南亞次大陸東北部,不僅是“孟中印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8月28日宣布,批準1億美元信貸項目以支持孟加拉國在新冠疫情檢測、追蹤、治療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并幫助其提高長期應對疫情的能力。亞投行在公告中稱,作為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孟加拉國部分人口仍生活在公共設施和服務缺乏的簡易居所中,孟政府應對疫情面臨諸多挑戰。
孟加拉國地處南亞次大陸東北部,不僅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的重要一方,也是中國在南亞地區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國家。
根據2018年發布的“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孟加拉國在63個“一帶一路”國家中位列第15名,其中發展指數排第15名,較上年下降4名,持續居中上游位置。
孟加拉國的天然氣、水能和太陽能資源相對豐富,石油和煤炭資源匱乏。近年來,中孟能源合作主要集中在煤電、油氣、太陽能等產業。
近期,孟加拉國國家經濟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孟加拉國2021-2041年愿景規劃》,其中提出,力爭2041年成為發達國家,解決能源貧困問題。這既是孟加拉國未來能源發展的方向,也為我國企業出海提供了新的機遇。
產業以服務業為主 基礎設施亟待加強
孟加拉國的經濟狀況以1991年經濟自由化改革為分水嶺,此后,該國經濟增長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上述轉變,也給該國帶來了兩方面變化。
一方面,貿易自由化政策以及投資政策的放松,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資。孟加拉國迅速確立出口優勢產業,提高對外出口額。同時,外資流入額的急速提升,也有效拉動了孟加拉國落后的基礎設施、龐大的勞動力資源,投資成為孟加拉國經濟增長的引擎,要素驅動經濟增長模式開始向投資驅動經濟增長模式轉變。
另一方面,孟加拉國開始對知識經濟、科學技術、人才加以關注,并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大力發展制藥業、信息通信業等新興科技產業,提高孟加拉國經濟活力,促進投資驅動經濟增長模式向創新型經濟增長模式轉變。
2014~2019年,孟加拉國經濟呈現持續穩定的增長態勢,GDP與人均GDP均保持穩步提升。與此同時,孟加拉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DI)屢創新高,但對外直接投資(ODI)并不高。
物價方面,2013~2019年,孟加拉國物價水平相對較高,CPI基本呈現持續回落的趨勢,只是在2013年和2019年下半年出現兩次小幅反彈。
產業結構方面,孟加拉國第一產業占GDP比重較高,第二、三產業占GDP比重較低。近年來,孟加拉國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成衣制造業、服裝加工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降低第一產業比重,提高第二、三產業比重。目前,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一定成效,特別是第二產業,工業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從2011年的25.05%升至2019年的29.65%。
區域經濟方面,孟加拉國議會于2010年7月批準了孟加拉國經濟區法案(Bangladesh Economic Zone Bill)。根據該法案,孟加拉國將新建以下4種類型的經濟區:公私合營經濟區(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economic zone)、私營經濟區(Private economic zone)、政府擁有的經濟區和特殊經濟區(Special economic zones)。孟加拉國政府當時提出,在未來15年內新建100個經濟區,創造1000萬個就業機會和400億美元的出口額。
基礎設施方面,由于國家治理能力有限,孟加拉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時至今日,公路、鐵路、自來水、電力、網絡的建設水平都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甚至還不如一些發展中國家。
公路建設方面,孟加拉國公路局公開數據顯示,全國公路總里程為21302公里,其中國家級公路3813公里,地區公路4247公里,鄉村公路13242公里。孟加拉國交通基礎設施非常落后,市內通勤尚無軌道交通,道路擁擠。當地研究機構的最新研究指出,首都達卡地區每年因擁堵造成3700億塔卡的損失,相當于國家預算的11%。
鐵路方面,孟加拉國境內現有鐵路2884.67公里,運營里程2655.93公里。孟加拉國鐵路局劃分為東區(East Zone)和西區(West Zone)。東區現有鐵路1390.78公里,主要使用米軌標準,僅達卡至吉大港119.45公里鋪設套軌,其余124.8公里正在擴建套軌;西區米軌線路531.15公里、寬軌線路682.19公里、套軌線路280.55公里。孟加拉國首都達卡至印度加爾各答鐵路開通,孟西北羅洪布爾、東北貝納波爾也有鐵路與印度連接。至今,孟加拉國與緬甸尚無鐵路連接。
與交通不同,孟加拉國移動通訊發展迅猛,五大運營商競爭激烈。2018年2月,孟加拉國通訊管理委員會正式向Grameenphone、Banglalink、Robi和Teletalk等4家公司頒發4G牌照,正式進入4G時代。
能源對外依存度高 光照資源可觀
總體看,孟加拉國的能源特點是:稟賦不佳、對外依存度高。
該國煤炭主要分布于孟加拉國東北部、西北部,即錫萊特區東部、拉杰沙希區東部及邁門辛區東部。其中5個地區有較充足的煤炭儲量。雖有儲量,但開采成本高,實際開采量較小。政府更傾向于從中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國進口煤炭,但是,該國海岸吃水深度不夠,海運進口煤有限,煤電發展嚴重滯后。
天然氣是孟加拉國最為豐富的能源資源,該國為亞洲第七大天然氣生產國,2012年已發現24座油氣田。截至2019年,孟加拉國天然氣探明儲量為1204億立方米。天然氣資源主要集中在東北部錫萊特區、東部蘇爾瑪凹陷及吉大港山前凹陷中,其中錫萊特區是孟加拉國第一座油氣田發掘地。
正因如此,該國的電力供應一直以本國天然氣發電為主。
孟加拉國石油資源匱乏,一直是原油及石油產品進口國。直到1989年,該國才在錫萊特區的霍里普爾發現大量石油,結束了孟加拉國無大量石油儲備的歷史。但受技術水平、開采力度、油田儲量等因素的限制,孟加拉國石油仍嚴重依賴進口。2019年,孟加拉國已發現至少23個海上及陸地油氣田,但只有12個已開采使用。
能源消費方面,過去6年中,除2016年,孟加拉國一次能源消費以超過10%的速度保持增長。2019年,孟加拉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為176萬噸油當量,較2013年增加62.7%。
從一次能源消費結構看,天然氣占比最高,其占比也處于持續提升狀態。2019年孟加拉國的天然氣消費量約為343.5億立方米,同比增加25.3%;較2013年增加56.5%,2013~2019年天然氣消費量年均增長率接近10%。
煤炭消費也大體呈現增長趨勢,2019年,孟加拉國煤炭消費量約0.14艾焦,同比增加41%;較2013年的煤炭消費量增加171.3%,2013~2019年的煤炭消費量年均增長率接近30%。
電力消費方面,孟加拉國近年來用電量增速高于發電量增速,國內發電量已無法滿足需求,因此每年從印度進口約30億千瓦時電量。即便如此,孟加拉國的人均用電量仍不足300千瓦時/年,不到南亞平均水平的一半。
為補足能源消費缺口,孟加拉國近年開始發展可再生能源,如水電、風電和光伏。受限于資金、資源和地理等條件,上述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均未實現較大突破。
首先看水電。孟加拉國地勢較為平坦,只有吉大港山區地勢較高。在吉大港山區的卡普臺有一座全國唯一的水電站,裝機容量23萬千瓦。除此之外,其他地方的位勢梯度都不足以為水力發電提供條件。當前,孟加拉國水電年發電量基本維持在800~1000吉瓦時。
其次看風電。孟加拉國海岸線總長700公里,且在孟加拉灣擁有多個島嶼,來自印度洋強大的南風和西南季風非常有利于風力發電。但當前,孟加拉國風能部門尚未取得突出進展,全國風電裝機僅接近3兆瓦,年發電量約5吉瓦時。
再看光伏。截至2019年年底,孟加拉國太陽能裝機容量僅為284兆瓦,但是同比增長超過40%;2013~2019年,孟加拉國太陽能裝機容量翻了兩倍。
電網建設方面,孟加拉國電力供應緊缺,電網建設不足。孟加拉國主要城市已連入電網,但大部分農村地區尚未聯網,24%的人口無法獲得電力。
亟待解決“能源貧困” 清潔能源合作空間大
近年來,我國能源企業積極開拓孟加拉國市場。中孟在煤電、油氣、太陽能等領域均有合作。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機械進出口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及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先后參與相關建設和運營。
油氣方面,2016年10月14日,在中孟兩國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孟加拉國石油公司交換了《孟加拉國單點系泊及雙管道項目EPC合同》簽署文本。該項目將鋪設220公里長的海上及陸上輸油管道,計劃于2021年7月完工。
煤電方面,孟加拉國作為“一帶一路”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沿線國家,一直得到中國政府和企業的大力支持,中國企業參建的電力項目都在積極推進之中,如中國機械進出口有限公司合資的帕亞拉132萬千瓦燃煤電廠、中國華電所屬香港公司吉大港132萬千瓦燃煤電廠、中國電建集團海外投資有限公司巴瑞薩35萬千瓦燃煤電廠等項目都在加快建設。
當前,孟加拉國大部分項目由外國金融機構融資參與,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國的公司和金融機構,涉及建設燃煤電站裝機容量1250萬千瓦,占孟加拉國發展煤電總容量的一半以上。
太陽能發電方面,2019年11月5日,中國能建東電三公司與福建永福電力設計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孟加拉邁門辛市5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施工合同。項目位于孟加拉國邁門辛市,建設項目總容量為50兆瓦,包含新建一座132千伏升壓站及送出線路,為孟加拉國目前在建/已建項目中單體規模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
目前,孟加拉國仍未擺脫能源貧困狀態,但是,該國已提出一系列措施著力改變目前的現狀。在未來一段時間,中孟在煤電建設和運營、清潔能源發電設備制造以及電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合作空間。
從政策支持方面看,孟加拉國政府的目標是到2021年讓所有人都能用上電。為實現這一目標,政府將發展電力放在首要的位置,并且制定了短期、中期和長期電力生產計劃。
在孟加拉國的規劃中,可再生能源將滿足更多電力需求。具體看,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占總發電量的10%。為實現此目標,政府開展了多個可再生能源項目。
同時,為了加快國內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整合進程,孟政府于2008年出臺了《可再生能源政策》。該政策旨在挖掘可再生能源資源潛力,使其普遍惠及人民,并允許、鼓勵和促進公共及私營部門投資。
除了《可再生能源政策》,孟加拉國近年還制定了其他多項法案、政策、條例,以促進本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孟加拉國鼓勵私人和外國資本投資電站建設,鼓勵私人資本和外國資本通過公私合作、租賃電廠和私人電站等多種形式投資電力行業,對投資者給予15年免稅待遇,并對電力設備免征增值稅和關稅。
可以看到,孟加拉國國內電力,尤其是煤電和太陽能發電的發展空間還很可觀,政策不但致力于解決電荒,同時也在推動能源的清潔化、低碳化。
從營商環境看,根據《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孟加拉國營商環境位列全球第168名。孟加拉國在保護中小投資者方面具備優勢,排名相對靠前,但在易于開展業務排名、處理建設許可、獲得電力、獲得信貸方面、注冊資產、獲得信貸、納稅、跨境交易和合同執行等方面排名靠后。
從勞動力成本看,孟加拉國勞動力市場的特點是勞動力體量大,年輕勞動力充沛,技術水平較低,就業成本低。該國15~50歲勞動力人口占比超過60%,但勞工操作能力和學習能力較差,技能水平較低,無法適應高水平的工作要求。孟加拉實行低工資制, 孟加拉國高級管理人員工資水平在1500~3000美元/月,一般經理級管理人員300~900美元/月,技工75~100美元/月,半熟練工60~80美元/月,普工30~65美元/月。
原標題:孟加拉國:解決“能源貧困” ,是任務也是機會
(作者供職于能研智庫)
作者:成功 倪健領 來源:能源評論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