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


不擴產即淘汰?700億光伏擴產潮的“明暗”邏輯

2020-04-14 09:06:50 太陽能發電網
從美股私有化回歸并登陸A股的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晶澳科技,),很快享受到了國內資本市場的融資便利。4月11日,晶澳科技宣布擬定增募資不超過52億元,用于高效電池、組件產能擴張等項目。這也意味著,在資本的加持下,國內光伏行業擴產潮將顯得異常激烈。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

 

從美股私有化回歸并登陸A股的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晶澳科技,),很快享受到了國內資本市場的融資便利。


4月11日,晶澳科技宣布擬定增募資不超過52億元,用于高效電池、組件產能擴張等項目。這也意味著,在資本的加持下,國內光伏行業擴產潮將顯得異常激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協鑫集成、晶澳科技等8家A股光伏公司先后累計宣布投資總額達708.38億元的產能擴張計劃,涉及光伏硅棒、硅片、電池、組件等制造環節,掀起了新一輪的擴產潮。


雖然有關“警惕國內光伏行業產能過剩”的擔憂從未消失,但光伏企業對于擴產的熱情始終不減。甚至,在如今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大環境之下,龍頭企業毫不畏懼地加入產能“競賽”中。


部分頭部企業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則稱,公司是基于技術迭代、降低成本、擴大市場份額等考慮進行擴產。但背后的真實邏輯僅是如此嗎?


明面:規模效應和技術驅動


晶澳科技擬定增的52億資金中,超過三分之二的金額將用于年產5GW高效電池和10GW高效組件及配套項目。這兩個項目則是該公司今年2月份宣布的義烏年產10GW高效電池和10GW高效組件及配套項目(下稱義烏項目)的組成部分。根據當時的公告,晶澳科技擬投資102億元投建義烏項目,并分兩期執行,建設周期共計為四年。


晶澳科技稱,“本項目的實施有利于公司提高產能規模和市場占有率,進一步強化規模效應,提升企業競爭力,有利于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強化規模化效應,是國內光伏企業解釋擴產必要性的一個重要原因。規模化效應下,光伏公司的市場份額提升、整體生產成本下降。


通威股份在今年2月份拋出200億元高效電池擴產計劃時便表示,“擴大產能規模,提升市場占有率”以及“持續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將是項目擴產后給公司帶來的顯著影響。而協鑫集成今年3月份公布180億元組件擴產計劃時,表示該項目“將有力地支撐公司光伏主業終端戰略的落地,提升公司市場份額和行業地位”。


事實上,規模化效應所帶來的市場份額提升效果顯而易見。根據通威股份的擴產計劃,該公司有望今年內至少形成30GW的光伏電池規模,以進一步鞏固其在光伏電池領域的龍頭地位;隆基股份則通過加大對單晶硅棒、硅片的產能投建,以提升其在單晶領域的市占率。


此外,由于擴產所建的新產能項目多以自動化水平提高、生產工藝優化的產線為主,生產成本降低,將進一步攤薄新舊產能整體的生產成本,以提升利潤水平。


與此同時,新技術迭代的驅動也成為了企業介紹擴產的另一項重要原因。


今年以來HJT(異質結)和大尺寸硅片成為光伏行業熱議的兩大新技術路線。于是,在今年公布的擴產計劃中,企業毫不掩飾對新技術的追求。


在200億元的投資計劃中,通威股份表示將在新建項目中擇機選擇大尺寸規格、Perc+、Topcon及HJT等高效產品為主的技術,以促進公司太陽能電池非硅成本持續下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在HJT方面,通威股份已有三條中試線,規模達400MW;在產品尺寸方面,項目新建產能將適應產品大尺寸的趨勢,規格將全面兼容210mm及以下尺寸。


不過,瑞銀證券公用事業及新能源、環保行業分析師劉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光伏產業擴產所引發的規模化效應比較顯著,而所謂的技術革新則很難快速反映到新建產能上。


暗面:對需求的“賭博”與“廝殺”


縱觀國內光伏企業掀起的一輪又一輪擴產潮后不難發現,擴產幾乎成為國內光伏產業發展的一種“基因”。單個企業宣布新產能擴建后,往往會形成整個行業的全面擴產,這其中既有主動的規劃,也有被動的跟風。


一位光伏企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每輪擴產潮的背后都會是一場慘烈的行業洗牌,在馬太效應下,一些沒有資金優勢的中小企業陷入了不擴產‘等死’、擴產了‘找死’的尷尬境地。”


實際上,在今年全球疫情蔓延的大環境下,光伏企業面臨需求的不確定性較大,這使得新一輪的產能擴張,成為各大企業對行業未來需求的一次“賭博”與“廝殺”。


“受疫情影響,很多中小型光伏企業會推遲原先的擴產計劃。”劉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但在“逆勢”之下,龍頭企業卻敢于拋出大手筆擴產計劃,其針對的就是當行業需求正常化之后,新建產能可以及時釋放出來。


“另一個重要原因還在于舊產能成本較高。”劉帥表示,舊產能面臨著較高的單位資本開支和折舊,因而擴建新產能成為龍頭企業的優選。


而針對行業所擔憂的過剩產能消納問題,劉帥認為,基于龍頭企業對于自身成本曲線和需求曲線的綜合判斷,其目前所公布的產能計劃理應可以在疫情過后市場需求恢復正常化的情況下被消納,但由此一些中小企業則可能面臨市場份額被擠壓的風險。


然而,行業環境所引起的需求變化致使光伏企業的產能消納同樣面臨不確定性。


2020年被視作國內光伏行業補貼的最后一年,今年國內光伏政策較早明確后,國內市場雖因疫情原因延后啟動,但光伏企業均已將二季度視作今年市場競爭的開始。


而隨著各企業對海外疫情所引發需求下滑的預判,提前通過降價來搶占國內市場訂單的情況已經出現。


4月8日,隆基股份在其官網更新了單晶硅片報價,產品全線降價。僅時隔兩周,該公司再度下調硅片價格。


對此,中金公司分析稱,看好隆基股份在價格戰中的硅片成本優勢,但該公司可能面臨海外疫情影響持續時間超預期導致光伏需求超預期減少的風險。



作者:曹恩惠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jianping

太陽能發電網|nj-bjj.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