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結構調整進程中,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也被政府所重視,新型能源之一的太陽能近年來備受關注。但國外市場,光伏產業卻進入持續不景氣的階段,對光伏行業過熱的質疑聲亦不絕于耳。
中盛光電集團總裁佘海峰指出,市場將今年稱之為中國光伏發電發展的元年,在七月份出臺了支持政策以后,中國從過去全球排名前十位以外的市場變成了全球總安裝量達到第二、第三位的規模。佘海峰認為有可能存在風險。“歐洲的例子可以看出只要是大躍進的市場必然會急剎車,因為大躍進之后他們必然會發現還不成熟,沒有那么多所謂的成熟經驗在里面。不管是從電網還是企業,還是從工程層面的質量來講。發展一段時間之后會發現我們是不是出問題了要重新停下來。在中國出臺這樣的政策是好事,我們得在這個時間段里兜住,如果出現了災難性的變化就會有急剎車。”佘海峰指出,光伏首先是一個能源行業,其次是資本和金融行業。市場目前所指的過熱實際上是設備生產過熱。發展新能源最重要的是建立高效能高質量的電站,把這個電站高質量的電力輸送到電網,在能源結構中發揮更好的作用。此外,他指出,在國際合作上,光伏行業有一個特殊性,光伏企業大部分是從國外市場回到中國,應因勢誘導建立真正中國太陽能發電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