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美國連續九年實現經濟增長,但電力銷售量幾乎并未增長。似乎好像美國保守的民族精神已最終確立,這種局限也延伸到了大型商業和工業消費者。而外國消費者似乎對用電更不感興趣。這有點令人氣餒,對電力行業更是個壞消息。
然而,情況有所變化。截至六月,過去六個月以來,美國最終客戶的電量銷售額實際增長了3.5%。雖然在其他行業這并不算一個高的增長數字,但對于幾乎實施100%市場滲透戰略的電力行業而言,它實現了非比尋常的高水平銷售增長。近年來電力行業從業者已經習慣把里零增長當作正常的增長速度。
是什么改變了?住宅用戶銷售額增長十分壯觀--達到7.8%,商業用戶銷售額穩步增長了2%,具有經濟增長引擎之稱的美國工業領域購買量下降了0.1%。
今年上半年天氣異常寒冷,六月份比往年更加溫暖。住宅用戶用電量對天氣更為敏感。個人和家庭整個夏季都會根據天氣調整空調,供暖和制冷的用量占住宅用電的22%。大型商業和工業企業會全年一直開放采暖通風與空調系統。此外,供暖與制冷僅占商業用電的15%,占工業用電的7%。對他們而言,用電量增加是很微小的。因此,住宅用電對天氣較為敏感,而商業和工業用電受經濟條件影響更大。
由供暖和制冷引起的溫度的偏差對住宅用電影響很大。因此,似乎近期的銷售額激增是由天氣導致的。消費者對用電的態度不太可能會改變。但是電力行業消費者對各自地區溫度極值的反應確實同我們預期的一樣。
2018年上半年電力行業是如何生產出這么多電的呢?這是燃料生產發生的變化:這個行業燃燒了更多的天然氣、可再生能源,燃煤量減少了。這對于特朗普政府復興煤炭行業的計劃而言不是個好兆頭。電力行業似乎正在調整自己朝著低碳甚至無碳的未來發展,全然不顧特朗普政府的意圖。
由于消費者對有效用電的態度發生變化,所以六個月的成果可能無法預示電力銷售出現好轉。但這些有力的銷售結果可能說明了未來發電需求不斷上升,某種程度上可能是氣候本身的變化引起的。
氣候變化是曾經純煤炭發電行業最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但現在隨著煤炭迅速衰落和對天然氣依賴程度的增加,整個電力行業效益也不斷提高,F在似乎是行業重塑的理想時機。由于無煙的家用氣候舒適供應商可以在儀表的兩側進行操作,所以認為當地電力公司有朝一日可以吸引消費者這一想法并非不合理。
如今,沒有人有充足理由認為電力行業是一個增長型行業。雖然極熱和極冷的極端氣候可以短期推動銷售增長,但交通系統電氣化--才能改變規則。
編譯: 范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