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政策一呼、央企百應”來形容央企對新興產業的“熱捧”現狀毫不為過。
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央企投資起步較早的要數新能源行業。而新能源行業也是央企目前“跑馬圈地”最迅速、效果也最顯著的新興產業領域。由于政府對新能源產業的支持政策啟動較早,也較為細化,近年來國內幾大電力央企對新能源產業的投資趨之若鶩。
中電投集團發展新能源的步伐在五大電力集團中位居前列。在我國2010年舉行的280MW光伏特許權招標中,該集團以最低上網電價報價包攬了此次招標的全部13個項目。該集團計劃到2015年形成發電裝機容量1億千瓦,其中,水電2210萬千瓦,核電520萬千瓦,風電、太陽能發電1100萬千瓦,氣電、IGCC等440萬千瓦,清潔能源比重提高到40%。
而國電集團有關人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電集團目前已經可以說是“四分之一”個新能源企業了,傳統火電資產比重在持續下降。其余電力集團也在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光伏發電等領域爭相搶占資源,唯恐落后。
中電投集團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集團旗下的風電資產在政府支持下已經能夠實現盈利,但光伏發電還有待觀望,盡管如此,在光伏招標中,還是得拼命搶占資源,不然就會被別人搶走。
與新能源產業類似,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同樣吸引“國家隊”資本高度關注,有的央企已經著手規劃布局甚至重金下注。
例如中材集團計劃投資50億元在揚州打造新光源產業基地,把其子公司揚州中科半導體有限公司培育成為新光源行業領軍企業。
五礦集團總裁周中樞表示,2011年,五礦將加強硬質合金、稀土功能材料、鋰電池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中國鋁業表示將在今后5-10年,結合公司自身優勢,重點瞄準新能源和新材料尋求發展機遇。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巨頭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也均將制定計劃發展新材料和新技術。
順應政府對生物醫藥新興產業的支持,國藥提出了新的發展戰略,將生物制品作為集團“十二五”發展重點,整合集團生物制品資源,力求在“十二五”期間生物制品業務有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