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世界能源展望(2017年版)》(以下簡稱《展望》)中文版今天在北京發布!墩雇奉A計,未來20年,中國將是可再生能源增長的最大來源,其可再生能源增量將超過歐盟和美國之和。
《BP世界能源展望(2017年版)》(以下簡稱《展望》)中文版今天在北京發布!墩雇奉A計,未來20年,中國將是可再生能源增長的最大來源,其可再生能源增量將超過歐盟和美國之和。
《展望》著眼于長期能源發展趨勢,并對世界能源市場在未來20年的發展作出預測。《展望》指出,2015至2035年,全球能源需求預期增長30%左右,年均增長1.3%。然而,能源需求的這一增長速度明顯低于全球GDP年均3.4%的預期增長速度,這反映出了由于技術進步和對環境的關注使得能效得到提升。
盡管技術進步和對環境的關注正在改變一次能源需求結構,但《展望》預測,在2035年之前,石油、天然氣與煤炭仍是主導能源。
在展望期內石油需求預期將逐漸減緩,但仍將以年均0.7%的速度增長。交通部門繼續消費世界上大部分石油,2035年其全球需求份額仍接近60%。然而,到21世紀30年代初,石油的非燃料用途,特別是用于石化產品的生產,將成為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來源。
《展望》稱,天然氣需求的增長速度要快于石油或煤炭,年均增長率為1.6%。到2035年,其作為一次能源的份額將超過煤炭,成為第二大燃料來源。在美國LNG增長的帶動下,頁巖氣產量占天然氣供應增量的三分之二。由于澳大利亞和美國的供應增加,LNG增長預期會導致以美國氣價為基準的全球一體化天然氣市場的形成。
《展望》還預計,可再生能源將是增長最快的燃料來源,年均增長率為7.6%;受太陽能和風能競爭力提高的推動,可再生能源的增長將翻兩番。
《展望》特別指出,由于中國轉向更清潔低碳的燃料,預計到21世紀20年代中期,煤炭消耗量將達到峰值。此外,從目前到2035年,所有石油需求增長均來自新興市場,中國市場占一半。而得益于鼓勵行業和發電轉型的能源政策,煤炭所占份額繼續縮小,并向天然氣轉移。主要增長來自中國、中東和美國。在中國,天然氣消耗量增長超過國內產量,因而到2035年,進口天然氣占總消耗量的比重將從2015年的30%上升至近40%。
《展望》預測,到2035年中國將占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26%,占全球凈增長量的35%。隨著中國能源結構的持續演變,中國的能源強度在展望期內將下降45%,年降幅為3%。
“全球能源格局正在改變。傳統的需求中心正在被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超越。在技術進步和對環境關注的驅動下,能源結構正在轉變。我們的行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適應這些不斷變化的能源需求,”BP集團首席執行官戴德立表示。
作者:原春琳 來源: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