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雙刀
來源:鳳凰國際
原標題:亞洲下一個機遇 美國在絕妙點先出招了
亞洲應該使用環保清潔能源,未來20年環保清潔能源將吸引到大量明智的投資
奧巴馬上周在印尼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黃金時間發表了關于亞洲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演講,以此來反駁共和黨的觀點。要知道,雖然氣候變化不像巴黎恐怖襲擊、敘利亞解體或者是難民問題等當前熱點,但它卻被許多美國立法者嘲笑為是反資本主義者編造的謊言。
但是可以說美國總統在絕妙的地點發出了號召,呼吁解決氣候變化問題。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是亞洲的大城市之一,“如果我們不勇于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這座城市就要完全被海水淹沒。二氧化碳的排放會引起海平面上升,對氣象模式帶來災難性的破壞。”
不需要科學報告來說明亞洲氣候的惡化,只要看看窗外就明白了。北京和新德里嗆人的空氣,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霧霾天氣和澳大利亞的旱災都表明人類正處在環境問題的轉折點。2012年的颶風桑迪(Hurricane Sandy)席卷了紐約和古巴等發展中國家,但到2030年,颶風桑迪在該地造成的破壞在全球氣候問題中,就如同一場雨水一樣普通。
根據亞洲發展銀行的報告,亞洲自然環境在遭受自然災害上,比非洲要脆弱4倍,比美洲脆弱25倍。在颶風桑迪中除了有成百萬的人死傷,氣候變化也破壞了快速發展的經濟區,其中颶風破壞了一個官方認為未來有利潤前景的經濟區。目前風暴發生得越來越頻繁,也越來越嚴重,同時也破壞了道路,港口,機場和電網,這阻礙了亞洲地區的經濟增速,讓減少貧困的努力舉步維艱。亞洲基礎設施遭到破壞的速度,遠遠快于建造的速度。
是時候停止這一切了。亞洲是時候改變對氣候變化事不關己的態度,在氣候變化中亞洲得到許多的同時也失去了太多。第二十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本周一在巴黎召開。此次大會是絕佳的機會,來召集環境保護的領導者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有觀點認為,190個國家在限制溫室氣體排放上的任何努力都是鬧劇。如果全球經濟都在恐慌中,任何的努力都是無稽之談。那些超過時限的氣候條約,如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最后也變成了一個諷刺。在巴黎會議上,由10大石油公司倡導的“有效”措施也是不切實際的。奧巴馬試圖讓企業總裁們相信環保的進步可以讓商業受益,但這也是徒勞嘗試。
但是在亞洲的案例中,呼吁環保是可行的。亞洲在環保中做領頭羊并確保COP21不是一場空談,這背后有兩個激勵因素。第一點就是,亞洲會因為“增長而窒息”。第二點就是,在未來20年環保是一顆搖錢樹,能讓前沿科技發展成為環保的推動力。
目前,巴黎會議是一個“大雜燴”,滿是各國不同的重點和選擇。亞洲必須加快促進一些富有國家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中國政府在9月承諾引進碳排放“限額與交易”系統,這對美國政府造成了不小的沖擊。此前共和黨認為美國不應該著手解決碳排放問題,除非第一污染大國中國采取措施,中國此舉打消了共和黨的這種觀點,將了美國一軍。
但是亞洲必須把清潔和替代能源的創新看作是歷史上最大的商機嗎?這聽起來不公平,中國、印度和亞洲其他國家不可像能西方國家那樣制造污染。如賈雷德•戴蒙德在他2005年的書《崩潰》(Collapse)中生動地解釋道,我們的星球不能應對這種情況。政府除了不鼓勵化石燃料的使用,還應該大量投資于可再生能源。不僅僅是在硬件上投資利用風能、太陽能、潮汐、雨水和地熱能,還應投資在創新能源的科技上。為什么讓硅谷和歐洲的實驗室壟斷那些本可以屬于亞洲的能源技術市場?
對亞洲這個煙囪高聳,泥炭火到處可見的地區來說,投資可再生能源似乎是可行的事情。印度和印度尼西都是污染大國,兩國都在努力打造廉潔政治,卻從來不考慮凈化本國空氣。為什么這些國家不精心制定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計劃并向世界銀行爭取資金?可再生能源發展計劃最終帶來的效益會遠遠超過蘋果手機和豐田汽車工廠。
日本、新加坡和韓國都十分適合承擔起引領亞洲能源創新熱潮的重任。日本和韓國的未來將不再是生產汽車和船只,而是要把高端人才運用到能源發展中。比如,安倍晉三非常渴望提升日本的影響力。有什么比發明和出售讓亞洲免于“因增長而窒息”的科技更好的方法來提升影響力?韓國總統樸槿惠也對更具“創新”的經濟垂涎欲滴;現在正是她的好機會。
菲律賓也是一個好例子。雖然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因為和奧巴馬總統在印尼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談論氣候變化而上了頭條,但是亞洲可以從菲律賓工程師阿西亞•米迦諾(Aisa Mijeno)身上學到更多,她發明了可用鹽水供電的燈,正因為如此白宮邀請她和奧巴馬共上舞臺。這位30歲的菲律賓女性甚至還沒有自己的wiki百科頁面,但是她的發明可以改變更多人的生活。
在菲律賓,阿西亞•米迦諾(Aisa Mijeno)建立了一家小型初創企業,花了20年的時間找尋能源解決方案并創造財富,這一舉動挖掘出了海洋的潛力。在面對氣候變化的危機中,菲律賓、孟加拉國、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和泰國都是前線陣營。從長期來看,氣候變化危機比恐怖主義更加嚴重。亞洲的領導人們應該把米迦諾的例子運用在巴黎舉行的氣候大會上,建設一個更加環保、更加繁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