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東方IC
作為華東經濟發達省份之一的江蘇省,對于可再生能源目標的設定可能有點保守了。
7月15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的《江蘇有可能: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網路線圖》報告指出,江蘇省完全有能力通過實施智能電網技術,在2020年實現30GW光伏、30GW風電和3GW生物質能的裝機量。
這些數字是江蘇省對2020年可再生能源原裝機目標的三倍。根據江蘇省政府的規劃,2020年前,江蘇計劃完成約10GW的風電和10GW的光伏裝機。
綠色和平根據江蘇省未來電力需求、發電方式和電網管理模式的不同組合,構建出江蘇省輸電網絡模型,模擬出10種不同情景模式,并最終選出了最優情景。
這一最優情景被稱為“可再生能源+DLR(Dynamic Line Rating,動態輸送容量系統)”。具體是指在未來煤電不再新增、新增能源需求將主要由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滿足的情況下,江蘇省若以智能電網技術DLR為核心,進行智能電網升級,就能夠以最低的電網擴張成本,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
綠色和平指出,若這一情景成立,2020年江蘇可再生能源將占到全省總發電量的14%,若自省外輸送的電力中有30%是可再生能源,這個比例將達到17%,且新增電力需求將主要由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滿足,而不是煤電。
截至2013年底,江蘇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為480.46萬千瓦,同比增速53.01%,占全省裝機比重為5.84%。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會上稱,江蘇和其他一些東部省份,已經具備全面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先決條件。
江蘇是中國的能源負荷大省,但也是可再生能源推廣較好的省份,尤其是光伏產業。
根據江蘇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李群介紹,截至2014年底,江蘇光伏發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257萬千瓦,居華東省份第一,風電裝機容量2014年達到了302萬千瓦。
根據預測,到2020年,江蘇全省能源消費可達4.1億噸標煤,最高用電負荷將從現在的8400萬-8600萬千瓦達到1.3億千瓦。
“如果這些電力全部來自于煤電,江蘇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將會進一步擠壓。進一步削減煤、加大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是江蘇治理大氣污染進行的區域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李群表示,“江蘇能源轉型已經迫在眉睫。”
長期以來,并網是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最大障礙,“棄風”、“棄光”現象不斷。但江蘇省是全國少有的能夠百分百消納風電、光伏的省份,不存在棄風、棄光現象。
李群指出,如果江蘇電網要接入目前兩倍、甚至三倍容量的新能源,電網勢必會面臨嚴峻的挑戰,如何進行升級改造、經濟成本多高、可行的技術是哪種、電網如何運行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成本是其中最重要的考慮之一。但根據綠色和平的上述報告,如要應對江蘇省2020年1.3億千瓦的能源需求,在“可再生能源+DLR”情景下,智能電網技術的應用可使電網輸送容量增加50%,在實現30GW風電、30GW光伏入網的同時,電網升級成本僅為31億元。
若不利用智能電網技術,江蘇實現同等可再生能源目標需要付出的電網改造成本高達67億元,是前者的兩倍。
“江蘇的研究案例表明電網接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不僅不存在技術障礙,在智能電網技術的應用下,成本也并非人們所想象的高昂。”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資深項目主任袁瑛建議說。可以從有條件的地區開始,逐步在全國實現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帶動電網系統向更靈活、更智慧的方向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