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玻組件的更大優勢在于其輔材國產化,畢竟相較于柔性背板更為復雜的技術要求,國內無論是從市場競爭程度還是企業的數量,都更加有優勢,這為進一步挖掘“降成本”的潛力提供了可能
雙玻組件的更大優勢在于其輔材國產化,畢竟相較于柔性背板更為復雜的技術要求,國內無論是從市場競爭程度還是企業的數量,都更加有優勢,這為進一步挖掘“降成本”的潛力提供了可能
時隔數年之后,雙玻組件重新被光伏制造業寄予厚望。
在4月份召開的上海光伏展會上,天合光能對外表示,公司從去年開始已經產業化生產雙玻組件。
天合光能助理副總裁董曙光認為,相比現在主流的柔性背板組件,雙玻組件能夠更好的適應光伏電站所需要的可靠性、高發電量、高效率這些最關鍵的因素。
董曙光表示,盡管十幾年前光伏行業就已經開始提出雙玻組件的概念,但其真正的產業化,還是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問題。而隨著上述一系列問題的逐步解決,雙玻組件這個“老概念,新產品”的前景也被看好。
值得注意的是,對雙玻組件較為看好的,除了天合光能這種傳統的組件企業之外,還有不少以光伏玻璃為主要業務的企業。這反應了整個產業鏈不同環節之間的競爭和替代,也為進一步挖掘“降成本”的潛力提供了可能。
雙玻組件前景看好
作為此次看好雙玻組件的企業之一,天合光能方面認為,雙玻組件具有優良的抗PID性能;卓越的抗鹽霧、酸堿和沙塵的耐候性能;雙層玻璃的設計,可以有效地保護電池片,防止電池片隱裂;無金屬邊框,免接地,安裝更快捷,節省人力成本,有效降低LCOE(度電成本);減少邊緣積灰,降低日常維護保養成本;且是全天候的組件,適合各種環境。
董曙光進一步介紹說,跟普通組件相比,一個是雙玻組件在全生命周期的發電要遠好于普通組件,從而可以獲得更高的發電量。第二,雙玻組件給出的質保是30年,而常規組件是25年。在雙玻組件的全生命周期內,總發電量是要高出21%。在同等條件下,產品除了更可靠以外,發電量也更高。
此外,在環保方面,雙玻組件有更低的碳足跡,更加易于回收。
產業鏈重塑
有市場人士認為,此次雙玻組件重出江湖,反應了光伏制造業的一個未來趨勢,即對部分制造環節通過替代或者其他方式進行整合,以期更好的發揮規模效應以及挖掘降成本的潛能,背后則對應的是整個產業鏈不同環節之間的競爭和替代。
公開資料顯示,此次力推雙玻組件的除了傳統的組件企業之外,還包括許多光伏玻璃企業。
比如,主營業務為光伏玻璃鍍膜材料技術和工藝技術研發的光伏玻璃的生產商亞瑪頓就稱,目前已經投建450MW超薄雙玻組件,意在示范、引導與推廣超薄鋼化玻璃。其市場推廣策略為以海外市場為主,主要是相對于國內光伏行業來說,海外市場更為成熟和規范,且國外已經有超薄雙玻組件的應用,因此新產品在海外更容易推廣。而國內首先用于自建電站。
有分析人士認為,許多光伏玻璃企業介入組件制造,反應了整個產業鏈不同環節之間的競爭和替代。相對于傳統的柔性背板組件而言,雙玻組件的更大優勢在于其輔材國產化,畢竟相較于柔性背板更為復雜的技術要求,國內玻璃企業無論是從市場競爭程度還是企業的數量,都更加有優勢,這為進一步挖掘“降成本”的潛力提供了可能。
作者:秋石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