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1日,全球最大家紡企業—孚日股份(002083)發布公告稱,鑒于公司投資的光伏項目未能實現收益,對公司整體經營業績拖累較大,公司擬將光伏項目相關生產設備全部出售,設備評估價值為5805.82萬元。 這家全球最大家紡企業是2008年進入光伏產業的。當時,正值全
2014年11月21日,全球最大家紡企業—孚日股份(002083)發布公告稱,鑒于公司投資的光伏項目未能實現收益,對公司整體經營業績拖累較大,公司擬將光伏項目相關生產設備全部出售,設備評估價值為5805.82萬元。
這家全球最大家紡企業是2008年進入光伏產業的。當時,正值全球經濟危機前夜,紡織行業一片蕭條,但“光伏熱”卻造就了無錫尚德的財富神話,催生出全國新首富—施正榮。正是那時,有著“毛巾大王”之稱孚日股份與德國企業合資成立了埃孚光伏有限公司,進入光伏產業。
當時記者曾受邀參觀這家企業的光伏生產線,董事長孫日貴向全國來訪的家紡企業老板介紹道,埃孚光伏首條生產線產能為10MW,當年可生產出口銷售組件8580個,總功率 1.55MW。
根據注冊信息,埃孚光伏注冊成立于2008年7月1日,注冊資本1750萬歐元。孚日股份與德國Aleo solar AG公司分別持股50%,主營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生產和銷售。埃孚光伏生產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將全部銷往歐洲,而德方將負責包銷3年。
當時一位參觀的家紡企業老板就曾疑惑道,光伏產業95%以上原料依賴進口,95%以上的市場在國外,中間加工環節高度同質化。從家紡跨境到光伏,跨度太大,但卻一樣面臨險境。
不過,最初的數年,光伏產業確實為這個“毛巾大王”帶來了滾滾的利潤。2009年年報顯示,埃孚光伏實現銷售收入1.68億元,凈利潤為415.97萬元。2010年,銷售收入增加至3.46億元,凈利潤為1745萬元。而2011年的業績則急轉直下,凈利潤僅有少得可憐的15.7萬元。這時恰恰是德方合作伙伴不承擔包銷的時間。
原來,受國內產能過剩、匯率波動以及歐債危機的影響,銷往歐洲的埃孚光伏產品價格奇低,嚴重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無奈之下,孚日股份只好向當地政府告急。2013年12月,孚日股份收到所在地高密市人民政府下發的《高密市人民政府關于孚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支持光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批復》文件,給予公司1億元財政資金補貼。
可財政補貼只能緩解一時之痛。由于近年來光伏產業整體不景氣,產品銷售價格不斷大幅下降,該生產線初始投資金額較大,生產成本較高,自投產以來,生產數量逐年下降,開工率較低,產品銷售價格競爭力較低,出現生產越多虧損越多的狀況,至評估基準日該生產線已處于閑置狀態。由此,孚日股份決定處置光伏項目相關資產,退出光伏行業的發展。
究竟是投資光伏的多元化嘗試掙得更多還是虧損得更大,一時還難以說清。顯然,孚日股份依靠多元化自救的目的沒有達到。孚日股份若交易成交金額為評估價值且在2014年度內完成,預計本次交易將產生損失約為2.3億元,將減少公司2014年度凈利潤約為1.7億元。
所幸天無絕人之路。當霧霾肆虐中國之際,孚日股份終于重新在主業找到了新的立足點,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防霧霾口罩生產商。
作者:種昂 來源:經濟觀察網
責任編輯: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