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優化能源結構、改善生態環境、發展低碳經濟具有重要意義。自去年6月我省啟動萬家屋頂光伏發電示范工程以來,這種低碳環保的發電方式受到許多市民的追捧。在屋頂安裝光伏電站究竟有什么好處?居民可享受哪些光伏政策紅利?開展光伏發電應用能給贛州帶來什么?針對市民關注的諸多問題
光伏發電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優化能源結構、改善生態環境、發展低碳經濟具有重要意義。自去年6月我省啟動萬家屋頂光伏發電示范工程以來,這種低碳環保的發電方式受到許多市民的追捧。在屋頂安裝光伏電站究竟有什么好處?居民可享受哪些光伏政策紅利?開展光伏發電應用能給贛州帶來什么?針對市民關注的諸多問題,記者近日展開了調查。
政策支持掀起光伏熱
在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嶺路,很多人都認得邱忠波家。“看那屋頂上亮閃閃的光伏發電裝置,就知道是他家了。”
去年1月,邱忠波自建的4.8千瓦屋頂光伏電站正式發電,這是江西省首座分布式小型光伏電站,邱忠波也成為“贛州屋頂光伏發電第一人”。
“光伏發電無噪聲、無污染;電站建在屋頂,不占用土地,維護簡單。而且建電站是一次性投資,發出的電不但能自用,余電還能上網賣錢。”曾在電力部門工作多年的邱忠波,對光伏發電的好處再清楚不過。
也因此,早在前年10月,政府對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電價補貼標準敲定之前,他就大膽嘗鮮,自掏腰包4.5萬元,自行設計建造了這座電站。
去年12月,趁全省開展萬家屋頂光伏發電示范工程,邱忠波又在自家屋頂安裝了一座5千瓦的光伏電站。這一次他獲得了一期4元/峰瓦的省專項資金補助,實際安裝出資約3萬元。
如今,兩座電站總發電量達到8200多千瓦時,邱忠波也獲得發電收益6000多元。他掐指一算:“電站每年發電約5000千瓦時,國家以0.42元/千瓦時(含稅)的標準對總發電量進行補貼,國家電網對上網電價以0.475元/千瓦時(含稅)的標準收購,再加上省里給的一次性安裝補貼,算下來6年左右可收回成本。”
不過,在去年底首次結算發電收益時,邱忠波一度遇到困擾。“必須去地稅部門開售電發票,再將發票送至贛州供電公司才能結算,而稅務部門之前沒有受理這種業務的經驗和依據,發票幾經協調才順利開出。”
經過此事,贛州供電公司迅速拿出解決措施,今年起實行“一條龍”服務,幫助居民客戶代開發票,常態化按月抄表,直接將發電收益打入客戶銀行賬戶內,大大簡化了結算流程。
此外,贛州供電公司還為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業務開辟了“綠色通道”,20個工作日內答復接入系統方案,工程竣工后10個工作日內完成并網驗收與調試,并網及后續結算服務全程免費,并率先在省內出臺涉及光伏發電低壓作業暫行規定,規范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
隨著補貼政策、配套措施的完善,屋頂光伏發電在我市越來越熱。目前,我市已實施兩期萬家屋頂光伏發電示范工程,共有309戶完成驗收并網。而邱忠波也興致勃勃地開始了他的“光伏新計劃”——在屋頂上加裝一座20千瓦的光伏電站。
作者:張昌禎 張惠婷 來源:贛南日報
責任編輯:ccpit2b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