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可再生能源》8月25日發表的文章闡述光伏電站運營模式探析。當前,澳大利亞有超過90%的普通居民房屋頂上的光伏發電系統為他們私人擁有,而在美國,約66%的普通居民房屋頂上的光伏發電系統是從第三方企業(例如SolarCity)租賃而來的。同樣是發達國家且對光伏產業也都非常重視,為何選擇性差異如此巨
《世界可再生能源》8月25日發表的文章闡述光伏電站運營模式探析。當前,澳大利亞有超過90%的普通居民房屋頂上的光伏發電系統為他們私人擁有,而在美國,約66%的普通居民房屋頂上的光伏發電系統是從第三方企業(例如SolarCity)租賃而來的。同樣是發達國家且對光伏產業也都非常重視,為何選擇性差異如此巨大?這就是由于不同的經濟體系、社會體系以及文化體系帶來的不同。
美國平均每個家庭有10萬元人民幣的信用貸款,他們的生活幾乎與租賃不可分割,他們租房子、租汽車、租移動電話,而現在只是再租屋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板而已。雖然只是租電池板但卻能獲得電力,美國人也樂此不疲。美國光伏產業的增長是突飛猛進的,今年也終于超過了德國成為世界年度新增發電裝機國家之首。居民光伏用戶的迅猛增長與光伏系統租賃規模的不斷擴大有著直接的關系,而第三方企業提供的租賃政策可以讓居民免于提前支付光伏系統,這也更進一步的促進屋頂光伏在普通居民中的普及。因此,美國第三方租賃企業預測租賃規模今年可達到68%。
兩種不同的選擇模式
在對澳大利亞潛在的光伏用戶進行調查時發現,第三方融資是被認為獲得光伏發電可行性最低的一項選擇 (雖然這種態度在緩慢的改變),而提前支付購買光伏系統則被當地人視為最好選擇。與美國情況相反,澳大利亞居民對第三方介入和擁有他們自身的能源系統非常反感和懷疑,例如:如果第三方企業破產怎么辦?如果我搬家了怎么辦?假如有更好的選擇政策出臺了怎么辦?這些問題都讓澳大利亞居民更加肯定地認為獲得光伏系統的所有權會讓他們更加放心。
當澳大利亞政府在2009年提出安裝光伏發電獎勵計劃時,這讓用戶提前購買系統變為可能。在2009年~2010年,一套裝機容量4千瓦的光伏系統成本為1萬美元,算上政府回扣和補貼,客戶在2~3年內就能將成本回收,而系統能向用戶提供數十年的電力。但是目前整個光伏市場已經非常成熟了,政府的激勵政策也隨之終止,因此澳大利亞居民的想法也開始發生改變。
作者:徐瑤 來源:能源網-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