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


2012年中國光伏危機情況研究分析

2012-12-26 09:33:27 太陽能發電網
     12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概而言之,是為五大舉措:(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善加利用市場“倒逼機制”,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提高技術和裝備水平;(二)規范產業發展秩序。加強光伏發電規劃與配套電網規劃的協調,建立簡捷高效的并網服務體系;(

  

  12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概而言之,是為五大舉措:(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善加利用市場“倒逼機制”,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提高技術和裝備水平;(二)規范產業發展秩序。加強光伏發電規劃與配套電網規劃的協調,建立簡捷高效的并網服務體系;(三)積極開拓國內光伏應用市場;(四)完善支持政策。根據資源條件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的政策,根據成本變化合理調減上網電價和補貼標準;(五)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減少政府干預,禁止地方保護。

  倘若對國內光伏行業的現狀有所了解,則會明白,這五大舉措“扶持”的要點,并不是旨在進取,而是意在退守;不是意氣風發地布局未來,而更多的是對既有局面的無奈補救和收拾。眾所周知,當下國內的光伏行業,可謂“內外交困”:在內,產能嚴重過剩,一年多來眾多企業紛紛關門大吉。工信部下屬的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統計數據說,目前多晶硅停產企業數量達到90%,半數以上的中小電池組件企業已經停產,30%大幅減產,10%至20%小幅減產或努力維持,并已開始不同程度裁員。在外,國內光伏產品主要出口目的地的歐盟、美國市場,一方面因為經濟低迷導致需求下降,另一面因為經濟低迷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從去年開始,歐盟、美國先后對中國光伏產業提起了反補貼、反傾銷的“雙反”貿易訴訟。迄今,美國的“雙反”已經塵埃落定,歐盟的“雙反”的靴子落地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失去占據世界光伏裝機70%以上、占中國光伏電池出口80%的歐洲市場,對國內光伏行業的而言,幾乎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鼓勵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嚴控無序產能擴張”,以及“擴大國內市場”成為此番政策的重點,其意圖明顯不過。

  引人注意的是,在此次推出的光伏“新政”中,頻頻提及了“市場”二字:“善加利用市場倒逼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減少政府干預,禁止地方保護”等等,這在以往是不多見的。這轉變,顯示著主事者明白問題的癥結所在:光伏行業今日之局面,乃因各地政府強力推動而起。而療救之法,正是那被曾經有意無意地忽略和忽視的市場。

  是的,一個新興的行業,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發展至如此龐大的規模以至于近乎不可收拾的狀況,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可謂“功莫大焉”。公開的報道說,全國范圍內,有20多個地區建立了“光伏產業園”。為了扶持光伏產業發展,各地政府對企業提供了“保姆式”的服務,提供包括土地、貸款、融資等在內的眾多優惠政策和服務。無錫尚德的施正榮曾說:“沒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就沒有尚德公司今天的成功”,應該不是客套話,而是肺腑之言。

  光伏產業為各地所鐘愛,其實不難理解。因為光伏產業投入大、用工多,既能創造GDP,又能帶動就業,更何況,其還與高新技術、清潔能源等概念緊密相關,顯然符合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政策要求。于是乎在各地政府的強力推動下,中國光伏行業從無到有,行業規模迅速膨脹。2007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產量躍居全球第一,此后5年間繼續翻倍增長。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分會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光伏太陽能電池產量為4吉瓦:2010年產量達到了8吉瓦,占世界生產總量的50%,其中5家企業產量居全球前10位:2011年,中國光伏組件的產量占到全球的近80%。而工信部下屬的光伏產業聯盟對所屬160多家企業的統計,產能己經達到了35吉瓦,全國光伏企業總產能在40吉瓦上下,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裝機量。

  不難明白,如果沒有政府的強勢介入,光伏產業不會如此狂飆突進,也不會有如此之多的企業蜂擁而入。一方面,一個產權明晰的企業,面對近乎爆炸式的產能增長,面對光伏園區遍地開花的現實,在進入這個產業之前,必然會審時度勢,反復權衡成本和預期收益,不會貿然進入;另一方面,如果沒有政府的擔保、協調以及信用“背書”,銀行不可能向這些企業提供大量的貸款和融資。而光伏產業作為一個資本密集型的行業,沒有大量的資金投入是根本玩不動的。這是說,如果沒有外在的干預,市場本身的約束,足以讓想要進入光伏行業的企業知所適從。中國的光伏產業不會在短短幾年間發展至如此驚人的龐大規模,自然,也不會出現因為市場波動而導致近乎全行業崩潰的局面。

  不是說市場不可能錯。市場當然有可能誤導,屢見不鮮的“羊群效應”便是一個例證。但同樣的犯錯,市場付出的代價,比政府要低,低得多。很明白,如果中國的光伏產業自發發展起來的,在同樣遭遇歐盟“雙反”的情況下,其損失不會這么慘重。因為沒有政府的強力推動和努力鼓勵,光伏產業不會迅速發展至“全國光伏企業總產能超過世界其他國家的總裝機量”的驚人規模。不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但一個教訓的取得,付出的代價有大有小,選取小的代價,顯然較為上算。

  這至淺的道理,其實牽涉到一個極為重大的話題:在那些新興的技術和產業領域,市場何為?政府何為?即以新能源為例,未來究竟是太能能、風能、生物質能,還是其他尚未發現的能源成為社會的主導?這些技術線路未明的產業領域,是由政府強力推動重金下注于某一技術,還是由市場自發競爭決出勝負?愚以為是后者。因為無數的史實表明,最終為人類社會所選擇的,往往不是最先進、最好的技術,而是最適合的技術。“適者生存”不僅是生物進化的規律,也是經濟發展的準則。

  為什么要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當下中國光伏產業的困境提供了一個答案。不是從收益的角度看,是從代價的角度看。

 



作者: 來源: 責任編輯:凌月

太陽能發電網|nj-bjj.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