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光伏產業處于生死存亡之秋。
9月6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啟動對中國出口的所有光伏組件和部件(包括太陽能電池片、硅片)進行反傾銷調查。9月18日,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法律服務部主任劉慧娟向《財經》記者透露:“原告同時也提交了反補貼的申請,歐盟委員會應該會在10月下旬就反補貼立案調查。”
這是迄今為止歐盟委員會立案的最大金額反傾銷調查,也是中國迄今遇到的金額最大的貿易訴訟。根據歐盟的計算,2011年中國向歐盟出口了總價值210億歐元的太陽能面板和相關部件,出口量占中國光伏制造業總產量的70%。
今年5月,先行發起對華光伏組件“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的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光伏企業開征最低稅率為31.18%的反傾銷稅。
美國市場的規模尚不及歐盟市場的十分之一,如果歐盟開征與美國相同稅率的反傾銷稅,中國光伏企業將面臨滅頂之災。
“我們只能承受10%的稅率。”中國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NYSE:YGE)總裁特別助理陳卓告訴《財經》記者。
以營業收入計,英利是國內最大的光伏產品制造商,光伏組件出貨量占中國企業輸歐組件的六成以上。
“冬天來了,多備棉衣。現在全行業資金流都有問題,就看誰能扛過去了。”英利綠色能源董事會主席苗連生向《財經》記者表示。
在他身后,2萬多名員工不得不再次創業,產業鏈延伸、尋求戰略合作伙伴、新興市場拓展、開辟能盈利的輔業都將是英利乃至這個行業要邁出的步子。目前,中國有上千家光伏制造企業,約有40萬從業人員。
慶幸的是,國家能源局在9月12日適時地推出了《太陽能發電“十二五”規劃》,按這個規劃,未來國內的市場需求將比預期高出一倍。
然而,很多企業未必能等到國內市場平穩落地的那一天。眼下這場訴訟,對早已內外交困的中國光伏產業來說,實在是太過兇險。
意料之中的訴訟
中國光伏產業2004年還默默無聞,如今中國已成最大太陽能面板生產國,占據歐盟市場的80%、全球市場的65%
提起此次對華反傾銷申請的,是總部位于德國的SolarWorld公司及其發起的行業組織EUProSun。該組織是為了向中國開展“反傾銷”訴訟而組建的,代表20多家歐洲的太陽能面板和部件生產企業。
EUProSun于7月25日提出申請,指控中國光伏企業以低于生產成本的價格,將太陽能面板和部件傾銷到歐洲市場。
EUProsun的總裁MilanNitzschke代表該組織表示:“我們計算出的中國光伏產品的傾銷幅度在60%-80%,而這導致僅2012年就有超過20家歐洲太陽能制造企業倒閉。”
作者: 來源:財經
責任編輯: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