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的歷史時期,人口、資源、環境的壓力日益凸顯。為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城鎮化道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直接指導下,我國先后在天津、上海、深圳、青島、無錫等地開展了生態城區規劃建設,并啟動了一批綠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設綠色生態城區、加快發展綠色建筑,不僅是轉變我國建筑業發展方式和城鄉建設模式的重大問題,也直接關系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國家的長遠利益。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綠色生態城區和綠色建筑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鎮,實現美麗中國、永續發展的目標,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等,制定本規劃。
一、 規劃目標、指導思想、發展戰略和實施路徑
(一) 規劃目標
到“十二五”期末,綠色發展的理念為社會普遍接受,推動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城區發展的經濟激勵機制基本形成,技術標準體系逐步完善,創新研發能力不斷提高,產業規模初步形成,示范帶動作用明顯,基本實現城鄉建設模式的科學轉型。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建設一批綠色生態城區、綠色農房,引導農村建筑按綠色建筑的原則進行設計和建造。“十二五”時期具體目標如下:
1.實施100個綠色生態城區示范建設。選擇100個城市新建區域(規劃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等)按照綠色生態城區標準規劃、建設和運行。
2.政府投資的黨政機關、學校、醫院、博物館、科技館、體育館等建筑,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省會城市建設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機場、車站、賓館、飯店、商場、寫字樓等大型公共建筑,2014年起率先執行綠色建筑標準。
3.引導商業房地產開發項目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建設綠色住宅小區,2015年起,直轄市及東部沿海省市城鎮的新建房地產項目力爭50%以上達到綠色建筑標準。
4.開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十二五”期間,完成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4億平方米以上,夏熱冬冷和夏熱冬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5000萬平方米,公共建筑節能改造6000萬平方米;結合農村危房改造實施農村節能示范住宅40萬套。
(二)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落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緊緊抓住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戰略機遇期,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以綠色建筑發展與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為抓手,引導我國城鄉建設模式和建筑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城鎮化進程的低碳、生態、綠色轉型;以綠色建筑發展與公益性和大型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建設、城鎮舊城更新等惠及民生的實事工程相結合,促進城鎮人居環境品質的全面提升;以綠色建筑產業發展引領傳統建筑業的改造提升,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