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咨詢、辦理用電業務要去10多公里外的東溫泉鎮供電營業廳辦理,現在好了,在家門口就能辦理了。”3月9日,在重慶巴南區二圣鎮集體村“電力驛站”,村民萬正秀咨詢完電表新裝辦理業務后說道。當天,集體村“電力驛站”正式投入使用。這是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打造的首個數智化鄉村“電力驛站”,將為巴南區鄉村振興賦能,助力“巴南區城鄉融合發展示范
“以前咨詢、辦理用電業務要去10多公里外的東溫泉鎮供電營業廳辦理,現在好了,在家門口就能辦理了。”3月9日,在重慶巴南區二圣鎮集體村“電力驛站”,村民萬正秀咨詢完電表新裝辦理業務后說道。當天,集體村“電力驛站”正式投入使用。這是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打造的首個數智化鄉村“電力驛站”,將為巴南區鄉村振興賦能,助力“巴南區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
集體村“電力驛站”內設有業務咨詢辦理、鄉村智慧能源監控平臺、多功能服務三大功能區。“電力驛站”設置網格經理1名,每周定期駐點辦公,主要為二圣鎮集體村1071戶客戶提供一站式電力服務,實現咨詢、辦電不出村。通過“網格化”模式,打通農村供電服務“最后100米”。
據了解,“電力驛站”內安裝的鄉村智慧能源監控平臺以入戶電表作為前端信息收集器,將數據傳回“電力驛站”監控平臺后,通過智能計算,可精準實現故障預警,支撐網格經理主動搶修。同時,通過對電力數據的分析,定制“鄉村電氣化指數看板”,從“發展”“宜居”“宜商”“宜工”“宜農”五個維度展示鄉村電氣化水平,實現“鄉村旅游+經濟作物種植+民宿農家樂+個體小商業+居民”五位一體的用能監控,形成用戶用電行為畫像,為政府職能部門分析決策提供電力數據支撐。
在“電力驛站”外,建有一座充電站,安裝配置了4套7千瓦交流充電樁,方便集體村村民的電動車就近充電。在充電站雨棚上,安裝了光伏發電板,天氣晴好時,每小時最高可發電32千瓦時,所發電量全部接入“電力驛站”和充電站,使“電力驛站”實現“零碳”運行。
該公司還在集體村的梨園、茶園、葡萄園建立光伏發電的微型氣象監測站,可對雨量、光照度等數據進行監測,數據傳輸到“電力驛站”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與集體村共享,便于實現對作物生長環境的自動控制和智能化管理,為鄉村振興和智慧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作者: 游紹斌 諶雅夢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