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70%左右的排放國家,都公布了2050年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該目標如同一面旗幟,引領各國新一代技術的研發。未來一段時間,全球范圍內的能源、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都將進入技術變革的時代。目前,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家在新一代技術研發方面已經走在國際前列。
截至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70%左右的排放國家,都公布了2050年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該目標如同一面旗幟,引領各國新一代技術的研發。未來一段時間,全球范圍內的能源、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都將進入技術變革的時代。
目前,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家在新一代技術研發方面已經走在國際前列。歐盟已確立嚴格的目標,即爭取在2030年之前促使歐盟的技術超越其他國家。我國也必須盡快明確新一代技術的研發方向,否則就會在新的經濟發展階段再次落后。
要想實現“碳中和”,就需要整個經濟體系實現深度減排。我國要想在2060年前實現這一目標,能源系統就需要在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之后再進入負排放。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則需要大幅度提升電力化水平,并在一些難以減排行業實現變革性的創新。
對我國來講,能源領域重大技術創新包括高可靠性電網技術、新一代低成本高可靠性儲能技術、先進核電技術、先進電解水制氫技術、大規模利用生物質能發電技術及CCS技術等。工業領域則需要重點突破鋼鐵、化工、有色金屬冶煉的氫基工藝和技術等。交通領域需要在電力、氫、生物燃料零排放飛機,電動和氫燃料電池船舶、火車、重卡,及新一代城市零碳排放交通系統等方面實現技術突破。建筑領域則聚焦于超低能耗建筑的普遍性適用技術的創新,同時還包括新材料技術、空氣直接捕獲CO2技術等。
目前,發達國家已經在很多零碳技術研發方面進行了長期的研究,水平處于優勢地位。我國由于最近才公布“碳中和”目標,導致很多針對“碳中和”的變革性技術研發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技術已落后于其他國家。
“碳中和”目標下需要技術創新及經濟轉型。由于歐盟等發達國家在中國公布“碳中和”目標后,進一步加強減排力度,其技術研發速度也會加快。美國和日本等國也不甘落后,留給我國的時間很急迫。
為此,“十四五”期間,我國應針對“碳中和”目標下各個領域的技術研發提出方向性的戰略部署,并利用國家研發專項來引導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相應的轉變。此外,還應更加明確企業的技術研發方向,促進企業在創新零碳技術方面保持國際競爭地位。目前,我國許多大型企業已經開始研究各自的“碳中和”路徑。在國資委的要求下,各個央企和大型國企都已經在行動中,但還是需要國家在零碳技術研發戰略中盡快制定一個明確的方向。
與此同時,一些非常重要的技術,如先進制氫技術、先進核電技術,還需要國家給予重點扶持。特別是核電,我國需加快第四代核電和核聚變的研究,建議國家在數年內投入千億元以上的資金進行相關技術的研發,從而確保我國在未來能源領域中處于全球領頭羊地位。
(作者系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
作者:姜克雋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