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位于杭州余杭區倉前街道科技大道30號的“光儲充一體化”大功率智能充電站通過驗收,正式投入使用。這也是杭州首座“光儲充”一體化電動汽車充電站。這一新型電動汽車充電站由國家電網公司投資建設,集成了充電樁智能充放電、大容量儲能電池、光伏發電等多項先進技術,即便是夜間也能利用白天光伏發電后儲存的電能為電動汽車充電。隨著此類新型充電基礎設施擴大普及規模,未來充電不僅更“綠色”,而且實現電動汽車的“城際駕駛”,也不再遙遠。
該站在車棚頂部裝設有90塊太陽能光伏發電板,光伏裝機容量為26千瓦。其儲能系統由退役電池組加控制設備組成,變廢為寶,設計日存儲電量300千瓦時。一般來說,動力電池的容量低于80%就不能再用在新能源汽車上,考慮到使用環境等綜合情況,動力電池的平均壽命是5~7年。從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應用情況來看,到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規模將達到12萬噸~17萬噸。這些不能被電動汽車繼續使用的電池,并非完全失去了價值,理論上講,它們還可以按照電池容量的不同,被利用在電力儲能或者相關的供電基站以及路燈、低速電動車上,最后再進入回收體系,這就是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在國內外研究領域方興未艾,很多高校、科研院所和動力電池廠家都有研究成果或示范工程。
停靠在這個新型電動汽車充電站的,多半是附近未來科技城寫字樓里的白領們和網約車司機。他們利用上班時間和休息時間把車放這里充電,半個小時可充滿80%,2個小時基本就能充滿。正在為一輛純電動車充電的車主介紹,這車一次能充25度到30度電,可以跑200公里左右。他充了28度電,共花了52元。
國網杭州市余杭區供電公司營銷部副主任代立松介紹,充電站建設有直流快速充電樁8臺,可為未來科技城區域的網約車、私家車、公務用車等電動汽車提供更為便捷的充電服務。光伏、儲能和充電設施形成了一個微網,充電站邏輯設定優先使用清潔能源供電,如果遇到陰雨天或者充電車輛較多,系統會自動切換到公共電網供電。儲能系統的使用還可以緩解充電樁大電流充電時對局部區域電網的沖擊。
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電動汽車數量激增,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越來越受到市民的關注。“光儲充”一體化電動汽車充電站的建成,為大規模推廣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設施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下階段,國網杭州供電公司將繼續大力推進充電站建設,努力建設覆蓋全區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快充網絡。
原標題:杭州首座光儲充一體化電動汽車充電站在余杭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