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產能過剩的論調頻頻見諸報端,如今,隨著隆基綠能官宣押注BC技術路線,關于電池技術路線之爭迅速攪動市場。在9月14日舉辦的2023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上,東方日升管理層就投資者關注的電池技術路線的選擇及其優勢等進行了說明。
2023年上半年,東方日升實現營收176.07億元,同比增長39.56%;對應歸母凈利潤8.61億元,同比增長70.65%。其中,境內、境外的銷售占比分別為47.11%、52.89%,境內收入的比重較去年提升10.78個百分點。東方日升董事、財務總監楊鈺稱,上半年,從財務角度確認的銷售出貨約8GW,大概48%左右是海外出貨。海外出貨中,主要是西班牙、巴西等市場。馬來西亞基地從上半年開始對美國也開始出貨,但總體的量還不是很大。
雖然境內收入比重提升,但東方日升表示還是會以全球銷售為中心。上半年國內銷售占比提升,主要是產業鏈成本下降后帶來的裝機量上升所致,特別是集中式電站的客戶需求,公司也是跟隨需求的變化進行調整。
對于目前市場普遍擔憂的行業產能是否能匹配市場需求,東方日升董事、總裁伍學綱說:“我們認為整個制造業的產能供大于求可能是一種常態。我們也同時關注到,先進產能跟大尺寸產能相比于整個下游的需求其實還是相對緊缺的,隨著終端裝機跟產業鏈成本的逐步下降,我們認為這個需求會逐步更大速度地釋放出來。所以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短期的波動,市場容量的需求會持續擴大。”
產能方面,2023年下半年東方日升將在現有產能的基礎上,按計劃有序推進浙江寧海年產15GWN型超低碳高效異質結電池片與15GW高效太陽能組件項目一期部分、江蘇金壇4GW高效太陽能電池片和6GW高效太陽能組件項目以及安徽滁州年產10GW高效太陽能電池項目一期部分等高效先進產能投產及爬坡。
針對目前電池片新技術產能的投資節奏,伍學綱表示,公司在HJT跟TOPCon都有相應的布局。TOPCon整體是布局在安徽滁州,容量規劃是10GW,目前在建已經爬產的有6GW。HJT技術產能主要分布在江蘇金壇和浙江寧海,規劃的產能分別是4GW跟15GW。金壇項目部分投產已經達到1.8GW,寧海項目應該是在九月下旬開始逐步投產下片。
目前,電池技術處于迭代期,P型(PERC)電池轉化率接近理論極限,其產品生命周期已經接近完全期,新技術的N型電池的技術路線有TOPCon、HJT、IBC等,該型電池的轉化極限效率相較于傳統的P型電池有著更大的提升空間。對于電池技術的布局規劃、HJT的優勢等問題成為業績會上投資者熱切關注的焦點。
頭部企業中,晶科能源(688223.SH)認為TOPCon是未來3到5年的主流技術,隆基綠能則在最近的半年報業績說明會上明確將BC技術作為戰略發展路線,并認為BC電池會在未來5到6年里成為晶硅電池的絕對主流。對于技術路線的選擇,東方日升也有自己的看法:首現,HJT有最低的度電成本;其次,具有碳足跡的優勢;第三,未來它可以兼容到疊層技術的發展。“因為接下來我們會開始進行HJT疊層、鈣鈦礦或是疊層電池的開發,所以未來5年到10年它都是可以持續使用的。我們也有研究BC的一些電池,未來疊加BC方面,我們主要還是會以HBC這個方向來做。”異質結事業部總經理楊伯川坦言。
上半年,東方日升太陽能電池及組件收入為138億元,占據了總收入的78%。楊鈺在會上說道:“HJT產業化速度這兩年有所加快,我們認為HJT經濟型的拐點已經臨近。通過和我們現有的P型產品,包括和TOPCon產品相比,具有一些比較明顯的優勢,比如低溫工藝、工藝步驟的簡化以及雙面率的大幅提升和衰減性的降低等等,使得它的成本和應用場景都有很大的優勢。”
截至目前,東方日升HJT電池片轉換效率突破25.5%,HJT組件轉換效率突破23.65%,首年衰減率不超過1%,次年到第30年每年功率衰減不超過0.3%。基于上述優勢,東方日升加大了HJT的投入和量產的動作。上半年,東方日升推出了超低碳210HJT伏曦系列產品。隨著新增HJT產能項目的落地,公司也將于2023年底形成9GW異質結電池產能。
在TOPCon成為電池主流技術的當下,東方日升如何看待未來HJT的競爭力?降本增效的手段又有哪些?楊伯川表示,預計明年HJT電池量產效率可以做到26%,良率維持在99%以上的高位。成本部分主要還是通過低銀含漿料持續的改善、TCO靶材少銦化、減薄硅片以及硅片自產等綜合的降本手段,預計在今年年底將HJT的全組件成本做到跟PERC持平。
“目前從我們已經接收到的訂單來看,客戶對HJT的興趣是非常大的,而且在我們各大展會中,客戶都在咨詢相應HJT的產能匹配情況。從目前來看,我們還在追趕客戶需求,所以我們認為這個方向應該是沒問題的。”伍學綱補充道。
作者: 來源:SOLARZOOM光儲億家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