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格力電器一直尋找著轉型突破的方向,留給格力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無論從營收還是從凈利潤的角度出發,從2017年以來基本上保持著平穩運行的狀態,5年來一直沒有走出向上突破的姿態。
從格力的收入構成分析,以2022年中報為例,格力依然依賴空調業務,這一業務占收入比重高達72.19%,空調依然是格力的核心業務。
前幾年
這些年來,格力電器一直尋找著轉型突破的方向,留給格力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無論從營收還是從凈利潤的角度出發,從2017年以來基本上保持著平穩運行的狀態,5年來一直沒有走出向上突破的姿態。
從格力的收入構成分析,以2022年中報為例,格力依然依賴空調業務,這一業務占收入比重高達72.19%,空調依然是格力的核心業務。
前幾年,格力電器似乎想擺脫主業嚴重依賴空調業務的局面,2020年中報的時候,空調占公司收入比重跌破了60%,但隨后又呈現出穩步回升的跡象。近年來格力電器試圖尋找多元化的突破方向,但目前看來,還沒有形成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最近,格力電器又有大動作,這一次格力電器與華發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并意在推動光伏新能源產業的做大做強,并助力珠海打造“光伏之都”。
董明珠開始進軍光伏行業,到底是蹭熱度還是動真格做一番事業,接下來就需要看董明珠的魄力與格力的投入力度了。
既然空調業務是格力的核心業務,為何不在空調業務上做大做強,或者借助空調主業優勢助力企業的順利轉型?這一次,格力與華發集團的合作,主要推動“光伏+空調”的創新應用。近年來,董明珠一直關注著儲能一體化的布局,如今加快布局光伏產業,格力也許在轉型發展上,逐漸找到了突破的方向。
光伏疊加儲能,再結合自身的空調主業優勢,可以想象的空間自然提升了不少。假如把一個“用電設備”轉變為“可發電的設備”,那么格力空調的“含金量”自然會顯著提升,甚至掀起一輪光伏空調的熱潮。
不過,光伏與家電的融合,并非只有格力獨創。實際上,這些年來,不少家電企業已經意識到光伏或其他新能源與家電融合的機會。
例如,美的、海爾同樣考慮到跨界光伏的發展。除此以外,包括tcl、海信、康佳等,也陸續加快在光伏開發等領域上發力。接下來,就比拼誰家的概念新穎、誰家的融合效果更強、誰家的市場認可度會更高。
董明珠進軍光伏,并非近期的事情。
據資料顯示,早在2013年,格力電器已經研發出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組,并開啟了空調領域的光伏時代。2016年格力電器光伏空調實現了全系列化,并形成了新型變流器、光儲空調、智能管理系統等產品。
近幾年,光伏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光伏等新能源行業變成了熱門賽道。市場給予賽道股高估值溢價的背后,實際上考慮到賽道股自身的高成長優勢。
家電股紛紛布局光伏領域,一方面看到了光伏行業巨大的發展前景,另一方面則是與部分家電市場需求逐漸飽和的因素有關,家電企業試圖借助光伏行業加快轉型發展的步伐。不過,因參與者較多,誰可以成為行業巨頭,誰可以成功完成賽道轉換,還是存在較大的變數。
格力加快推進光伏新能源產業發展,或者已經看到了未來的轉型發展方向。與此同時,格力憑借多年來打下的技術基礎與行業地位,借助光伏新能源快速發展的契機,完成一輪轉型的目標,也許這是未來格力發展轉型的主要看點。
不過,在市場看來,格力電器依然是家電股,而且空調業務占比太高,市場不會輕易將家電股變為賽道股炒作。影響格力電器的估值定價因素,還是取決于未來光伏產業、儲能一體化的發展規模以及收入占比。換言之,如果空調占比始終處于較高的比例,那么市場還是用保守的估值給格力做估值定價。
作者:郭施亮 來源:新浪財經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