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曾一度跨越3000億元的A股光伏龍頭,如今再次迎來高光時刻。10月30日,隆基股份出2020年三季度“成績單”。盡管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隆基股份業績依然表現穩健。今年前三季度,其實現營業收入338.32億元,同比增長49.0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63.57億元,同比增長82.44%。如此搶眼的業績
市值曾一度跨越3000億元的A股光伏龍頭,如今再次迎來高光時刻。
10月30日,隆基股份出2020年三季度“成績單”。盡管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隆基股份業績依然表現穩健。今年前三季度,其實現營業收入338.32億元,同比增長49.0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63.57億元,同比增長82.44%。
如此搶眼的業績,并非朝夕之功。成立20年以來,隆基股份篤定單晶技術路線,在始終堅持技術研發投入的前提下,逐漸確立了硅片和組件“雙龍頭”的競爭地位,并且在營業收入和擴產規模大幅增長的同時保持了穩健的財務水平,最終形成了融資、投資和經營的良性循環。
“雙龍頭”驅動業績增長
隆基股份成立于2000年,于2012年4月登陸上交所主板。目前公司擁有垂直一體化產能,輻射光伏硅片、電池、組件和電站業務板塊。
過去,隆基股份一直被業內外稱為光伏單晶硅片龍頭,與中環股份并稱“硅片雙雄”。不過,隨著隆基股份在全球范圍內組件出貨量和產能的快速提升,如今其可稱得上硅片和組件“雙龍頭”。
光伏咨詢機構PV InfoLink表示,2020年上半年晶科能源穩坐全球組件出貨龍頭寶座,然而一路以黑馬之姿搶市的隆基股份出貨量首度拿下上半年出貨第二名的寶座。相較2019年的全球出貨第四的排名,隆基股份提升兩個名次。
事實上,過去5年多以來,隆基股份業績增長的關鍵所在正是由于主要產品單晶組件和硅片銷量同比大幅增長。
受益于此,2015~2019年,隆基股份的營業收入從59.47億元增至328.97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也從4.55億元增至52.80億元。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暴漲269.5億元和48.25億元。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隆基股份靈活應對,及時調整營銷策略和生產經營計劃,確保完成2020年產能建設目標和產品出貨目標。今年前三季度,隆基股份盈利能力同比提升,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上漲,優于行業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上半年,隆基股份以17.8億元完成對寧波江北宜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收購,進一步完善全球電池和組件產能,增強海外市場競爭力。為緩解物流受阻而帶來的海外組件交付難題,隆基股份變危為機,積極構建供應鏈采購及物流全球化體系。其還通過定制中歐班列(長安號)線路,縮短物流周期,提升了對海外客戶的響應效率和周轉率。
疫情特殊時期,隆基股份業績穩健增長的突出表現,使其在二級資本市場備受追捧。當前,隆基股份的股價保持在70元/股以上,從年初至今漲幅超200%。今年10月,隆基股份的市值一度突破3000億元大關,而上市之時市值僅59.08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給可再生能源長期發展釋放了積極信號。不少證券分析師認為,光伏行業將在“十四五”期間維持較高的景氣度,包括隆基股份在內的光伏龍頭企業都將持續受益。
穩健擴產降本
2014年以來,受益國內外光伏市場發展的突飛猛進,硅料、硅片、電池和組件等環節打開了高速擴產模式。彼時,隆基股份在保證硅片業務領先地位的基礎上,收購浙江樂葉以進入電池和組件領域,并在硅片和組件主要環節縱橫延伸擴產。
2015年至2020年上半年,隆基股份光伏硅片產能從5GW快速提升至55GW,組件產能從1.5GW提升至25GW。按照計劃,隆基股份預計2020年底單晶硅片年產能達75GW以上,單晶組件產能達30GW以上。
擴產并不是老產能的簡單重復,而是意味著新舊產能替代。2020年以來,在提升產能產量的同時,隆基股份加快推進產品結構調整,按計劃完成了166大尺寸的產能切換,逐步推進182大尺寸產能改造。
業內人士看來,今年光伏市場仍以158.75尺寸和166尺寸產能為主,而182尺寸的產能會在今明兩年快速爬坡,迎來需求高峰。
在隆基股份擴產背后,離不開財務支撐。
據報道,今年7月,隆基股份創始人李振國在出席《光伏產業大講堂》時便提到,隆基股份擴張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有足夠的財務支撐能力,公司賬面上有一百七八十個億的現金,50億可轉債發行也已獲得證監會通過。”
值得一提的是,身處光伏重資產行業,隆基股份在產能擴張保持高速增長的狀態下,資產負債率卻能維持在50%左右,且低于同行業水平,表現出良好的償債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的《2020年組件與逆變器融資價值報告》顯示,隆基股份獲評100%可融資性,進一步印證了該公司穩健的財務表現。
“正確”賽道上堅持研發投入
“不領先,不擴產”。這是李振國常對外提到的投資理念。而隆基股份的增長之道原因在于,站上全球光伏市場增長的“風口”,隆基股份準確押注了單晶路線賽道,并在這條賽道上持續研發投入,保證技術領先,將產品迅速實現規模化和市場化。
十多年前,李振國也曾苦思,光伏多晶技術路線和單晶技術路線到底選哪個? 但從光伏行業的服務本質出發,李振國認定:單晶技術路線是未來光伏度電成本能夠降到最低的路線。
在單晶賽道上,隆基股份曾經“孤獨”前行數年,不過隨著單晶組件產品性價比優勢逐漸凸顯,越來越多的企業由多晶路線轉型單晶路線。PV InfoLink曾預測,到2021年單晶市場份額將提升至85%以上。相比2014年,單晶組件市場份額僅占比5%,隆基股份可謂打了一個“翻身仗”。
在這背后,得益于隆基股份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引領行業降本。
2013年前后,隆基股份引入金剛線切割技術,率先在業內大規模啟動切片機升級為金剛線切割機,大幅降低了光伏行業平均成本。隆基股份方面表示,這一技術革新帶動單晶硅片非硅成本較砂漿切割大幅度下降60%以上,每年為行業節約成本約300億元。
除了金剛線切割技術外,在國內光伏“領跑者”計劃引導下,單晶PERC電池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也帶給行業一場深遠的變革。2015年,隆基股份率先規模化推廣單晶PERC電池技術,至今已連續14次刷新世界紀錄。
隆基股份方面表示,“在20%轉換效率的基礎之上,經過測算,每提高一個點的轉換效率,可以為下游電站節約5%的成本。”
不僅如此,隆基股份開發出 LIR(光致再生)技術和PERC低衰減解決方案,徹底解決困擾行業多年的單晶初始光衰問題,并再次向全行業公開貢獻技術,推動了光伏電站全生命周期的發電量的提升,進一步降低度電成本。
2020年上半年,隆基股份還發布《隆基摻鎵單晶硅片全面解決PERC組件光衰問題》白皮書,通過自身技術進步解決了摻鎵硅片成本偏高的問題,為全行業提供摻鎵硅片產品并承諾摻硼和摻鎵硅片同價,助力行業發展。
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隆基股份研發投入累計10.66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5.29%;特別是自2012年以來,該公司累計研發投入超60億元,研發投入位居全行業第一。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隆基股份累計獲得各類已授權專利858項。
作者:張英英吳可仲 來源:中國經營報
責任編輯: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