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技術的先進性仍是其能否產業化的基礎,但一種技術是否能夠成為市場主流,往往決定于政策和利益博弈以及產業規模等外部因素,而非技術本身。
就當下兩種主要的太陽能電池技術比較而言,晶體硅電池技術無疑是主流,這是產業和利益的選擇,也是技術本身的選
盡管技術的先進性仍是其能否產業化的基礎,但一種技術是否能夠成為市場主流,往往決定于政策和利益博弈以及產業規模等外部因素,而非技術本身。
就當下兩種主要的太陽能電池技術比較而言,晶體硅電池技術無疑是主流,這是產業和利益的選擇,也是技術本身的選擇。但薄膜電池技術的優勢和潛力同樣無法忽視,如果不是僅僅局限于太陽能源技術比較的角度,而是站在各種能源技術比較乃至人類科技及其產業化發展歷史的高度來看,晶體硅電池技術與薄膜電池技術同樣都并不足夠成熟,同樣都還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堅持對的方向,在現實的利益考量面前,無疑更需要信心和勇氣。金融危機以來,由于硅材料的大幅降價,原本具有成本優勢的薄膜電池技術的市場化進展,事實上放緩了許多。因此,全球領先的薄膜電池制備設備供應商歐瑞康集團對于薄膜技術的堅持,哪怕只是站在技術進步與成本降低的角度,至少也是對晶體硅電池技術發展的一種沖擊和促進。
正如歐瑞康太陽能中國區銷售總監陳永生先生所言,首先要相信技術的未來前景,要相信太陽能發電的模式是未來的必然趨勢,是能夠真正為子孫后代做一點事情的行業,而不要單純看短期的利潤多少。“太陽能行業目前還處于嬰兒期,不能看短期兩、三年的發展,要看更長遠的目標與前景。”
歐瑞康集團自1986年開始薄膜電池技術的研發,經過20多年的不斷發展,目前展現出來的不管是技術還是成本,都是20多年來經驗的累積。陳永生認為,這正是歐瑞康對太陽能源的市場情況有著很清楚認識的理由。據他介紹,在2007-2009年太陽能產業比較低迷的時候,歐瑞康集團反而對太陽能事業部給予了更大的支持,因為歐瑞康知道這是一個長遠的行業,而不是一天兩天的發展。
在陳永生看來,歐洲企業可能更注重長遠的東西。“多晶硅行業的發展也經過了很長的歷程,而薄膜技術相對來說還比較新,因此更需要較大的支持,包括投資者和技術提供方,包括政府和銀行,需要大家一起來支持,需要一種長遠的眼光。”他表示,歐瑞康堅持著眼長遠的企業文化,跟歐洲文化更注重價值觀的特點有關系。因為從技術的角度來講,歐瑞康相信硅基薄膜技術是一種可以持續發展的技術,并相信這是一個對的方向。
僅僅在2010年,歐瑞康太陽能的研發費用就高達7000萬瑞郎,亦足見其對薄膜業務的信心。
陳永生經常在客戶面前拿蘋果電腦和IBM電腦來比喻晶硅跟薄膜兩種技術的關系,“蘋果有蘋果的優勢和特點,而IBM可能在辦公上更適合一些,因此兩者是既有互補也有重疊,并不存在誰取代誰。”他表示,多晶硅的產業鏈劃分比較細,產業鏈相對來說比較成熟,而薄膜的整個制造過程比較干凈,能耗相對較低;在應用層面,薄膜可能更適合光伏建筑一體化,因為薄膜可以做成半透明的。而且薄膜在高溫環境下發電量會比同瓦數的多晶硅發電量要高,這是薄膜獨特的優勢。
盡管晶體硅的價格自金融危機以來出現了大幅的降低,但目前薄膜技術仍保留著相對的成本優勢。歐瑞康剛在年初宣布其每瓦生產成本只有0.5歐元,不久之后這一數據便又改寫為0.45歐元,這無疑是對目前生產成本停滯在每瓦1美元左右的晶體硅技術的極大沖擊。
而高溫環境下的發電能力,也一直是晶體硅技術的瓶頸之一。過去十多年,全球光伏應用的主要市場基本集中在歐洲,但目前正在向中東、非洲、東南亞、南美以及澳洲和中國西北等環境溫度較高地區轉移,這很可能將成為晶體硅技術的一大障礙。陳永生認為,薄膜技術受環境溫度影響較小的特性,將在類似地區以增加發電量的方式凸顯出其優勢來。
但陳永生也表示,針對初始投資價格相對較高的現狀,的確是營銷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客戶往往更看重初始投資的大小而忽略后期回報。在這方面,除了提升自身設備生產效率以促進成本的降低外,歐瑞康認為以開放的技術交流來整合行業上下游資源共同研發,可能更有利于促進成本降低。歐瑞康“希望借著大家的努力,無論是專注于某個后面材料的部分或前面材料的部分,大家不要關起門做自己的,而是通過多多溝通將所有東西整合起來,團結起來做一點事情。”
作者:建平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