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國家電投和華能集團真的重組,合并后的資產和電力裝機容量都超過神華集團和國電集團的組合。
圖片來源:海洛創意
今年電力行業的整合大戲已經開幕,主角不止神華集團和國電集團。
7月5日,據澎湃新聞報道,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國家電投)正與華能集團就重組事宜展開接觸。針對與華能集團的重組可能,國家電投董事長王炳華回應澎湃新聞稱,“還在推進當中。大家都有意在往一起想吧。”其還表示,大戲在后頭,靜觀其變。
今年3月,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曾表示,2017年要深入推動中央企業的重組,尤其在鋼鐵、煤炭、重型裝備、火電等領域。在6月2日的國企改革吹風會上,國資委又再次強調了將繼續推進中央企業集團層面重組,尤其是穩妥推進煤電、重型裝備制造、鋼鐵等領域重組。按照國資委的設想,未來央企將主要分為實體產業集團、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三類。
在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看來,此輪電力企業重組,是解決通知競爭、化解過剩產能的需要,隨著五大發電企業在火電領域的競爭日益加劇,重復建設、同質化競爭、內耗嚴重的問題逐漸暴露。
一位機構研究員透露,國有企業改革提速,發電、電網改革均在計劃之內,并且在十九大之前進程會加速。
國家電投也是兩大央企重組而成。2015年7月15日,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中電投)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核技)重組組建的國家電投在北京掛牌成立,原國核技董事長王炳華擔任新公司董事長。
重組后成立的國家電投,成為中國唯一同時擁有火電、水電、核電、新能源資源的綜合能源集團。且讓中國的核電領域,正式形成了國家電投、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三足鼎立的局面。
與其他四大發電集團不同,國家電投還是中國三大核電開發建設運營商之一。通過重組,國家電投繼承了中電投持有的中國三張核電“牌照”之一,同時也擁有了國核技引進的AP1000技術以及再創新的CAP14000技術。王炳華當時在接受央視新聞網專訪時表示,總資產超過7000億元的國家電投,將打造中國核電全產業鏈航母。
目前,國家電投擁有遼寧紅沿河、山東海陽、山東榮成等多座在運或在建核電站,以及一批沿海和內陸廠址資源。
根據國家電投官網顯示,其目前資產總額為8761億元,目前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了1.17億千瓦,在全部電力裝機容量中清潔能源比重占42.9%。其年發電量達到3969億千瓦時,且擁有煤炭產能8010萬噸,電解鋁產能248.5萬噸,鐵路運營里程331公里。
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華能集團是,是目前中國最大的發電集團。華能集團成立于1985年,根據其官網顯示,截至2016年底,公司境內外全資及控股電廠裝機容量達到1.6554億千瓦。總資產達到了10028億元。
若國家電投和華能集團合并屬實,將涉及資產超過1.88萬億元,電力裝機容量約2.83億千瓦。
6月4日,因旗下上市平臺中國神華(601088.SH)和國電電力(600795.SH)雙雙發布停牌公告,稱集團擬籌劃重大事項,這被外界猜測為神華集團和國電集團將要重組合并。
神華集團和國電集團合并涉及資產超過1.7萬億元,發電裝機容量則將達到約2.26億千瓦,規模將不抵國家電投和華能集團的組合。
此前,華能集團也一直在布局核電產業,希望能夠獲得核電牌照。華能集團憑借高溫氣冷堆項目,控股了山東石島灣氣冷堆項目,且在山東海陽核電站、海南昌江核電站均有持股。
自2004年起,華能就先后在山東、海南、福建、遼寧、安徽、廣西等多省開展了核電廠選址工作,并將山東石島灣、福建霞浦、遼寧普蘭店以及海南昌江二期等沿海廠址列為優先開發項目。
作者:張慧 來源:界面新聞
責任編輯: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