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光伏的海外之路,自是如履薄冰,很難取得其在中國市場上獲得那些成就,但對于一個一直在國內市場快速發展的光伏企業來說,海外市場的歷練或又彌足珍貴。
今年的光伏產業,總有“一半是海水一半火焰”的感覺。
年初,大佬們紛紛搶攤國內市場,在各地布局光伏產業,到了年中,漢能股票大跌,不禁讓人擔心企業生存環境岌岌可危,而進入最后一個季度,光伏產業重新獲得政策力挺,實體經濟的下滑也并未使其遭受環境打擊。
而就在不久前,聯合光伏董事局主席、CEO李原在一次股東會后表示,公司計劃今年開始并購一批歐美太陽能電站,目前已有收購對象,幾家國際投行正在安排,且這批項目都已營運超過一年。
海外收購電站,聯合光伏并非第一家,也不是規模最大,但其讓人矚目之處在于,出手海外的時機。
勢在必行
2011年前后,中國光伏組件的產量占到全球近80%,產能嚴重過剩。但屋漏偏逢連夜雨。作為中國光伏產品最大的出口地區,美國與歐洲發起的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讓中國光伏行業陷入低谷。
為了熬過寒冬,加之光伏電站的投資回報率不斷上升,建設并持有光伏電站已成為企業資產保值的方式。2012年前后,中國光伏企業到海外建廠成為一種趨勢。
聯合光伏出海,仍然是此次趨勢的一種延續,并且理由更為充分——10月4日,進行了跨太平洋(601099,股吧)戰略經濟伙伴協定部長級談判,最終達成了TPP貿易協定。
在TPP協議簽署的一周后,有業內人士在第四屆光伏領袖峰會上指出,光伏產業發展本身與海外市場無法割裂。之前,因為歐美“雙反”,已經讓中國光伏企業只能通過布局海外市場來繞開“雙反”。因此TPP貿易協定的達成,只會加速更多的中國光伏企業走出去,從而加速海外布局。
公開資料顯示,TPP貿易協定涉及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文萊、加拿大等12個國家,涵蓋全球40%的經濟產出,包含投資、服務、電子商務、政府采購、知識產權、勞工、環境等30個章節,談判完成可能會對全球貿易規則產生深遠影響。至于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表示,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家,中國的全球市場份額是12%,也是全球最多。中國已經和該協定中2/3的成員國簽定了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衡TPP的負面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在TPP貿易協定中,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都對中國的光伏產業實施“雙反”,因此,可以基本確認,一旦TPP貿易協定最終落地,對中國光伏企業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
光伏行業專家趙玉文認為,雖然國內的光伏市場已經在慢慢興起,但是中國的光伏企業對國外的市場依賴度還是很大,如果按照TPP貿易協定的規則,勢必對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到TPP貿易任何一個國家都會產生影響。
因此,抓緊時間布局海外電站,或是聯合光伏提前抵御風險的一種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