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4日,為期三天的第七屆上海國際太陽能光伏展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隆重舉行。作為全亞洲乃至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太陽能光伏展會,本屆展會匯集了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光伏企業,各企業向來自全球的太陽能嘉客展示了在太陽能產業的創新技術、光伏系統整合方案及最新應用。環球集團旗下三家子公司;浙江環球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永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圣馳科技有限公司易參與到了其中。
據浦東時報報道;盡管尚德、英利、賽維LDK、保利協鑫等國內光伏巨頭依舊在展會現身,但展位面積相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地縮小。而相較之下,外資企業的數量卻并未減少,依然占據著四分之一的江山,光伏產品的進出口市場似有反轉之勢。據了解,新興市場的巨大潛力,是吸引外資企業的“磁石”,不少外資太陽能企業,在自己的宣傳冊中列出了他們對中國市場增長潛力的預測,表明對中國市場的看重。生產組件的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表示,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日本等地都具有令人興奮的機會,龐大的中國市場更是吸引企業的目光。
該公司稱,到2015年,中國的目標裝機容量是21GW,甚至可能超過35GW,國務院還把光伏產業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因此中國市場將以每年增長10—12GW的速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之一。去年SNEC展會期間,美國商務部發表聲明,認定中國向美國出口晶體硅光伏電池及組件存在“傾銷”行為,并對涉案中國企業征收不等的臨時反傾銷稅,這使得不少光伏企業至今仍陷入產能過剩的“泥沼”。如今又是一年一度的SNEC展會,歐盟“雙反”的消息讓展會現場氣氛更顯壓抑。本月9日,歐盟執委會推出了面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初裁提議。一旦“靴子落地”,稅率將高達37%到68%,征稅期長達5年。 “歐盟推出相關消息后,我們公司的訂單短時間內有好轉,因為有部分歐洲公司希望能夠在政策正式落地之前儲存一批所需產品。但從整個一季度來看,歐盟市場的訂單還是要比去年同期減少了一半多。”國內一家光伏企業的相關負責人透露,去年美國推出類似政策時,國內企業尚能把主戰場轉向歐洲,“但如果按照47%的稅率算,我們也只能視情況看是否要退出歐盟市場了。”
據了解,國內光伏企業產品中有近九成出口外銷,其中很大一部分銷往歐洲,因而“雙反”殺傷力不可小覷。對此,不少參展商表示,或把工廠進一步開設到訂單國當地或周邊國家,或把目光投入國內內需、東南亞等新興市場。但他們也坦言,前者面臨巨額的成本投入,后者則需承擔市場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風險。稍微樂觀一點的展商則表示,“國內光伏組件的制造成本實際上也一直在降,可能半年之后又能有利潤了,但是短時間之內肯定還是在低谷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