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工程基金會VDMA透露,2012年,德國光伏設備、機械與元件制造商不得不應對銷售額較上一年度下滑50%的低迷境況。
自2011年起,光伏設備產業一直遭受產能過剩的窘境。去年,德國光伏產業的形勢變得更為糟糕,2012年第二季度,德國光伏設備銷量下滑50%。
但是,德國上游制造企業仍然維持其自身的市場份額。正如VDMA所宣稱的,德國市場占據全球光伏市場55%的份額,仍然有擴張的空間。德國VDMA光伏設備運營總監Florian Wessendorf透露道:“德國光伏制造企業與技術供應商繼續受益于技術創新、解決方案至上并且貼近客戶。當提及競爭實力、現有產能替換與更新時,資深業內人士仍然會選擇“德國制造”,它意味著具有競爭力的成本結構與上乘的質量!
大舉進入亞洲市場也讓德國光伏供應商從中受益。總銷售額中70%來自于遠東地區。盡管亞洲市場總銷量有所下滑,但是中國(包括臺灣地區)仍然是最為重要的光伏設備銷售市場。這也在《2012年第四季度全球光伏設備市場統計報告》中有所提及。
對于德國設備供應商而言,美國是唯一呈現上漲勢頭的市場。2012年,美國市場總銷售額較2011年增長近30%。
產業分化
2012年出口比率達85%。過去幾年以來,出口量一直保持這樣的水平。電池設備產業憑借65%的銷售額占比處于領先地位。晶體硅組件生產設備約占總銷售額的9%,而多晶硅、硅碇及硅片生產設備占總銷售額的將近7%。薄膜產業占比為18%,此外,相比其他產業,薄膜產業銷售額跌幅最小。
去年年底,新增訂單始終處于較低的水平。實際上,2012年新增訂單量較2011年低點時再次下滑26%。據VDMA透露,這是來自亞洲市場的訂單量首次低于50%。
貿易沖突影響
貿易沖突也對產業形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RCT Solutions GmbH 首席執行官兼VDMA光伏設備董事會主席Dr. Peter Fath解釋道:“除了市場變幻之外,我們不得不應對光伏產業持續的貿易紛爭。我們明顯感受到事態的發展對我們的客戶而言意味著不確定性。為了維持其自身已大幅下滑的競爭力,他們已不愿意投資最新的設備以及生產技術。”
目前,德國光伏制造企業正在尋找全新的方法,從而應對不斷變化的光伏產業形勢。此外,他們也在著手制定全新的戰略。
Fath最后說道:“雖然目前產業面臨的挑戰絕非易事,但是我對于德國光伏設備產業未來的前景表示樂觀。我們正在盡力發揮我們的優勢——即領先的技術、貼近客戶并專注于削減制造成本——我確信我們將再次趕超下一輪投資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