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無錫尚德破產影響,隆基股份上市第一年業績虧損。根據相關規定,發行人上市當年虧損,保薦人可能面臨暫停保薦機構資格的處罰,由此可能影響國信保薦IP O的企業約60家。昨日,南都記者聯系國信證券,對方稱暫時不便評論。有投行人士向南都記者分析稱,目前在審IP O企業撤回數量不多,不排除監管部門借此減輕上市壓力。
國信或暫停保薦資格
日前,隆基股份發布發業績修正公告,因受累無錫尚德破產,2012年虧損5400萬。根據《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71條規定,發行人公開發行證券上市當年即虧損,中國證監會自確認之日起暫停保薦機構的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撤銷相關人員的保薦代表人資格。按照這個規定,隆基股份保薦人國信證券將面臨暫停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的處罰。
對此,華南一家券商的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在IPO壓力過大和財務檢查撤回企業不多的情況下,此項規定就顯得意義特殊,如果證監會嚴格照此處罰,可以緩解IPO壓力,也可以起到殺一儆百的效果,對于凈化股市環境有非凡的意義。此前,雖然也有先例,但受牽連的保薦企業沒有這么多。
證監會資料顯示,國信證券目前擁有505名投行從業人員,目前保薦的IPO企業約60家,一旦國信證券被暫停3個月的保薦機構資格,505名投行從業人員暫時都將無事可做,而這些企業背后有創投、私募等龐大的資金也將暫時擱淺。
不過,上述人士也表示,證監會認定有一定的程序,需要有個過程。保薦代表人受處罰的可能性比較大,雖然此前其遭受保薦資格暫停12個月的處罰,但這次是第一家上市當年即虧損的公司,很可能撤銷其保代資格。
對此,昨日國信證券媒體聯系人趙磊向記者表示,目前不便對此評論。
國信證券的麻煩還不止這一個,勤上光電涉嫌造假上市,作為上市保薦人以及督導人的國信證券恐將再次登上監管“黑名單”。2012年發行的153只新股中,國信證券共承銷22家,并以8.63億元的首發承銷和保薦費用領跑所有券商。此前,有115家當年上市的公司披露業績預告,預計凈利潤出現下滑的有34家,國信證券包攬7家。
隆基壞賬計提近億元
隆基股份主要從事硅棒、硅片的開發生產銷售業務,產品主要用于光伏行業。該公司今年1月底曾發布2012年業績預告稱,預計公司2012年年度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約1000萬-2500萬元。
尚德破產消息公布后,3月23日公司發布公告,修正2012年業績預告,預計2012年全年凈利潤出現虧損約5400萬元。而且,該公司追加計提壞賬準備9077萬元,對尚德1.2億元應收賬款的計提比例至少在76%。
一名不便具名的注冊會計師向記者分析稱,正常情況下,2012年財報計提的截止時間是去年底,但如果證明與2012年財報相關性較強,今年發生的壞賬還可以追溯到2012年年報中。而且,壞賬準備數據準確性未必高,稅務局是不承認的,其準確數據要等到年報正式公布時才知。萬聯證券研究員龔玉策也認為,計提上,上市公司的確有較大的自主權,這點在2008年金融危機上很多上市公司都用過,今年的基數低一些,明年業績增速才能體現。
對此,隆基股份董事會一名工作人員稱,他不太懂得財務知識,要等到公司的年報出來才能知道。
對于隆基股份的業績,龔玉策表示,短期看,今年業績很難好轉,國內市場也是普跌態勢。主要是因為行業擴張的程度過快,而國內企業附加值比較低,均屬于買設備生產組件的模式。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一旦遭遇國外市場需求的萎縮,必然受損較大。中長期看,光伏產業一輪整合大幕或將開啟,經歷產能收縮,走向供需平衡之后,才能逐步轉入正軌。
宏源證券一名分析師認為,相關公司進行計提壞賬造成的業績下降屬于債務風險的充分釋放,短期仍可能對股價產生沖擊。無錫尚德破產后進行債務重組,實體仍然存續的概率很大,隆基股份等公司仍有可能收回應收賬款。
匪夷所思的財務邏輯
在隆基股份背后,出現了明顯有違財務邏輯的問題。
比如,近期該公司將尚德應收賬款的計提比例提高至76%,而2012年半年報中,尚德及其關聯方的應收賬款數為1.53億元,隆基股份為此計提了壞賬764.5萬元,計提比例僅5%左右。龔玉策分析稱,其實2010年和2011年太陽能行業就開始不景氣,早晚會出事,行內都清楚。
上海華榮律師事務所許峰律師分析稱,雖然其招股書中提示業績下滑風險,但不能免責,一季度業績都下滑會后事項都沒說,蓄意隱瞞昭然若揭。
記者發現,從去年中報開始,有部分基金進入該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而該公司財務數據顯示,2011年同比應收賬款和存貨翻倍,貨幣資金大幅減少,預收賬款卻下滑超過60%,營業收入增長才20%,為何號稱專業的機構投資者還會投資這類企業,實在令人不解。
而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該公司能二次闖關成功。相關資料顯示,多年來,無錫尚德及其關聯方(無錫尚德、洛陽尚德、上海尚德等)一直都是隆基股份的第一大客戶。公司的主營業務對尚德具有相當的依賴性,2009-2011年,隆基股份向無錫尚德及其關聯方的銷售(勞務)收入占當年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67 .61%、27 .37%、42.32%。此外,其上市前三年凈利潤的變化之大,也非常少見,2011年業績為2.8億元,2010年為4.4億元,2009年為1.05億。
如此公司怎么能通過發審委的審查,令人匪夷所思?該公司上述人員稱,公司上市已經證監會和交易所批準,具體細節其不知情。